聽了以後,心中大怒!
晉宗被俘事小,丟了宗主國的面子事大,曹丕就想出兵找回面子。
此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詡已經病故,曹丕的謀主,以司馬懿為首。
曹丕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就先把司馬懿找來商量對策
晉宗是司馬懿的人,晉宗被賀齊生擒,司馬懿也很不高興,也希望給孫權一點顏色看看。
但蘄春郡雖然也在江北,但河流密佈,又是盛夏酷暑,雨水眾多,不利於騎兵作戰,司馬懿認為曹丕出兵沒有勝算,就勸道:
“陛下,現在正是雨季,不是出兵之時,孫權只是生擒晉宗而沒有處斬,可能是試探之舉,他與蜀漢交惡,害怕兩面受敵,不敢真正和陛下決裂,陛下不如以不變應萬變,看孫權有什麼說辭,如果孫權不能給一個滿意的交代,等到秋後枯水季節,陛下再出兵討伐不遲。”
曹丕聽從司馬懿的意見,把晉宗被俘的事情壓下來,置之不理,等待孫權的交代。
等了數月,並沒有等來孫權的交代,反而等來了吳國與蜀漢締結盟約的訊息,這下不但曹丕大怒不息,就是司馬懿也坐不住了。
兩人商量以後,一致認為,必須先發制人,討伐背信棄義的孫權。
於是,曹丕大集文武,商議起兵伐吳。
侍中辛毗出班勸阻道:
“中原之地,土闊民稀,而欲用兵,未見其利。今日之計,莫若養兵屯田十年,足食足兵,然後用之,則吳、蜀方可破也。”
曹丕自繼位以後,兵強馬壯,也分別對孫權和劉備用兵,但都沒有戰果,心裡一直憋著一股氣,這次怎麼也按捺不住,儘管辛毗是他的心腹謀士,而且說得頗為有理,但他為了阻止其他人的勸阻,就大聲訓斥道:
“此迂儒之論也!今吳國、蜀漢連和,早晚必來侵境,何暇等待十年!”
曹丕不停勸阻之言,即傳旨起兵伐吳。
司馬懿奏道:
“吳有長江之險,非船莫渡。陛下必御駕親征,可選大小戰船,從蔡、穎而入淮,取壽春,至廣陵,渡江口,徑取南徐:此為上策。”曹丕當場准奏。
曹丕前面一意孤行,乾綱獨斷,顯得非常粗暴,只是為了確立權威。
司馬懿之言,是兩人私下裡早就定好的計劃,司馬懿上奏言,曹丕准奏,兩人一唱一和,剛好體現了曹丕從善如流的一面。
:()馬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