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見馬謖破壞了自己的精心佈局,讓諸葛亮和李嚴之間的實力對比失去平衡,心中大怒,有心直接罷黜馬謖,甚至想下旨永不錄用。
但轉念一想,馬良在夷陵之戰中捐軀,馬謖自己也立下不少的功勳,並沒有明顯的失誤,這樣不明不白加以懲處,無論如何是不行的,不但有愧於馬家,而且讓全體功臣寒心。
劉備知道,現在離中興漢室的目標還很遠,正是用人之際,薄待功臣,無疑是自取滅亡。
馬家背井離鄉,舉家依附劉備,現在馬良的兒子還小,馬謖作為馬家的代言人,如果就這樣被劉備無故罷黜,影響的可不是馬氏一家,而是導致整個世家大族的離心。
劉備心中怒極,偏偏還不能把馬謖怎麼樣,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好在劉備城府頗深,面不改色,心念百轉,覺得即使不下旨罷免,也要給馬謖下個套。
劉備很快就有了主意,他下令眾人先退下,只留下諸葛亮、李嚴兩個顧命大臣,並對諸葛亮說道:
“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
諸葛亮與馬良是同窗好友,交好多年,但與馬謖年齡差距不小,在一起交流的時間並不多。
劉備東證以後,諸葛亮手下人手不足,剛好馬謖前來成都,他就把馬謖留在身邊。
尤其是劉備兵敗以後,西川政局不穩,諸葛亮忙得不可開交,馬謖作為幕僚,用起來非常順手,正想稟明劉備,對馬謖提拔重用,就回答道:
“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
劉備也不是不讓馬謖當官,只是不想他得到重用,就說道:
“不然!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劉備當著李嚴的面,如此評價馬謖,就與下聖旨沒有區別,如果諸葛亮執意重用馬謖,就會受到李嚴的攻擊。
吩咐完畢,劉備傳旨召諸臣入殿,取來紙筆,吩咐書吏寫了遺詔,遞與孔明,並非常謙遜地說道:
“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中道而別。煩丞相將詔付與太子禪,令勿以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
諸葛亮、李嚴等人,泣拜於地,齊聲說道:
“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
劉備讓眾臣退下,單獨留下諸葛亮,命內侍扶起,用手擦拭眼淚,嗚咽著說道:
“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
諸葛亮拱手回道:
“陛下有何聖諭!”
劉備頓了頓,決然說道: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劉備說出此話,可不是由衷之言,他是在試探諸葛亮。
如果諸葛亮稍有猶豫,有不臣之心,劉備早就有了對策,他讓李嚴領軍前來永安,可不僅僅是為了圖謀荊州。
諸葛亮馬上反應過來,劉備這是懷疑自己有不臣之心,嚇得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拜倒在地,哭著說道:
“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說完,諸葛亮磕頭不止,額頭流血。
劉備見諸葛亮忠心可鑑,就讓諸葛亮坐下,並傳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進來,吩咐道:“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說完,又讓二子同拜孔明。
因為是劉備之命,為了讓劉備放心,諸葛亮不敢推辭,只得生受二王之拜禮,才開口說道:
“臣雖肝腦塗地,安能報知遇之恩也!”
劉備召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