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排放與處理系統
1. 汙水收集系統
由一系列的排水管道和汙水收集池組成。排水管道遍佈庇護所的各個角落,採用了耐腐蝕性強的材料,根據不同區域的汙水型別進行分類收集。例如,生活區的汙水和實驗室的汙水透過不同的管道收集。汙水收集池則位於庇護所的較低位置,能夠暫時儲存汙水,池內設有攪拌裝置和液位控制裝置。攪拌裝置可以防止汙水中的固體物質沉澱,液位控制裝置則在汙水達到一定液位時,啟動汙水輸送程式,將汙水輸送到汙水處理單元。
2. 汙水處理單元
針對不同型別的汙水,採用了多種處理工藝。對於生活汙水,首先透過格柵去除較大的固體雜物,然後進入生物處理池。生物處理池內培養了大量的活性汙泥,其中含有各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分解汙水中的有機物,將其轉化為無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汙泥。對於實驗室汙水,由於可能含有有害物質,需要進行特殊處理。採用化學沉澱、氧化還原等方法,去除汙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有毒化學物質等,然後再與生活汙水混合進行後續處理。
3. 中水回用系統
經過處理後的一部分汙水可以轉化為中水,用於非飲用目的,如衝廁、灌溉等。中水回用系統透過進一步的過濾和消毒處理,確保中水的水質符合相應的使用標準。採用了超濾和臭氧消毒技術,超濾膜可以去除剩餘的懸浮物和大分子有機物,臭氧則可以殺滅水中的細菌和病毒。中水管網與飲用水管網相互獨立,透過專門的水泵和管道將中水輸送到各個中水迴圈利用點。
4. 汙泥處理與處置設施
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泥需要妥善處理。汙泥首先經過濃縮池進行初步脫水,然後進入汙泥消化池。在消化池中,汙泥在厭氧條件下進一步分解,減少汙泥的體積和有機物含量。經過消化後的汙泥透過壓濾機進行最終脫水,形成泥餅。這些泥餅可以進行填埋處理,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資源化利用,如作為肥料或建築材料的原料。
垃圾處理系統
1. 垃圾分類收集站
在庇護所的各個區域設定了垃圾分類收集點,根據垃圾的性質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包括廢舊金屬、塑膠瓶、紙張等;有害垃圾主要是實驗室產生的化學試劑瓶、廢舊電池等;廚餘垃圾來自生活區的食物殘渣;其他垃圾則包括一些難以分類的雜物。每個收集點都配備了相應的垃圾桶和標識,引導人員正確分類投放垃圾。垃圾收集站設有自動壓縮裝置,當垃圾桶裝滿後,垃圾會被壓縮,減少體積,方便後續運輸。
2. 垃圾運輸系統
由電動垃圾運輸車和垃圾輸送管道組成。電動垃圾運輸車用於將各個收集站的垃圾運輸到集中處理區域。垃圾輸送管道則主要用於運輸一些小型垃圾,如紙張、塑膠碎片等。管道內設有氣流輸送系統,透過產生負壓,將垃圾快速輸送到目的地。這種運輸方式高效且衛生,減少了垃圾在運輸過程中的汙染和異味散發。
3. 垃圾處理中心
對於可回收物,設有專門的回收處理車間。在這裡,廢舊金屬透過熔鍊、加工等工藝重新制成可用的金屬製品;塑膠瓶經過清洗、粉碎、再造粒等工序,轉化為新的塑膠製品;紙張則進行脫墨、打漿等處理,製成再生紙。對於有害垃圾,採用專業的無害化處理技術。化學試劑瓶中的剩餘試劑經過中和、分解等化學處理方法,消除其危害性;廢舊電池則透過特殊的回收工藝,提取其中的有用金屬,同時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廚餘垃圾透過厭氧發酵或堆肥處理,轉化為有機肥料。其他垃圾經過高溫焚燒處理,產生的熱能可以用於發電或供暖。
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