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安順手把最後一個麻袋給提了下來,招呼著老李頭進院喝杯水。
老李頭說什麼都不願意,一屁股坐上馬車就走了。
眾人把麻袋搬到院裡,劉平安把遷戶口的事給劉方圓說了下。
劉方圓吸了口煙,慢吞吞道:“您奶奶考慮好就成,證明信和戶口遷出材料都好辦。”
“大爺爺,中午你就在吃,咱們下午去鎮上區公所一趟。”劉平安把其中一個麻袋解開,說道。
從裡面掏出菸酒和茶葉遞給劉方圓,道:“大爺爺這是你的。”
接著又掏出兩個烤鴨,讓大哥送到廚房,老太太從屋裡抱出一個西瓜,喊道:“小波,你去把屋裡的飯桌抬出來。”
“王德彪你趕緊起來,跟我進屋把桌子抬出來。”王濤正蹲在地上,王波對著他的屁股來了一腳,道。
王濤白了他哥一眼,也沒敢吭聲,起身跟著王波去堂屋抬桌子。
老太太一頭霧水,奇怪問道:“小濤什麼時候改名了?”
王波轉過身,沒好氣的回道:“誰知道他抽哪股風,來的路上非得讓我和平義哥喊他王德彪。”
眾人在涼蔭處吃著西瓜,劉正華扛著鐵鍬、鋤頭走進院裡,搭眼就看到石碾旁停著的腳踏車,直接走了過去,倆外甥打招呼都沒聽見。
東摸摸西瞅瞅的,對著劉平安喊道:“老二,這是你騎來的?”
劉平安正拿著西瓜喂著小丫頭,笑道:“是啊。”
劉正華也沒問錢哪裡來的,他知道劉平安自從拜在神醫李蕭山門下,從不缺錢花。
兩眼戀戀不捨的從腳踏車上挪開,高興道:“這車子不錯,我也只是在鎮上看到有人騎。”
“爸,過來吃西瓜,有事和你說。”劉平安喊道。
劉正華愣了一下,走了過來,坐在凳子上拿起西瓜,微笑道:“這是學城裡人叫了?什麼事兒?”
這時代鄉下和城裡,包括四九城的城東和城西,很多習俗並不一樣,隨著通訊越來越發達,一部分習俗上的東西,會漸漸變的統一起來。
劉平安對這點小事也沒過多解釋,在南鑼鼓巷生活的久了,稱呼上也不知不覺發生了一些改變,笑道:“大柵欄那邊的院子,經常不住人的話要上交,我和奶奶商量了下,想把她的戶口遷過去。”
劉正華一聽又要遷家裡的戶口,直接拿起手裡的西瓜想砸過去,發現老太太在瞪著他。
訕訕一笑,把舉起的手又放了下去,氣道:“家裡的地本來就不多,老太太的戶口在遷走的話,咱家以後吃啥喝啥?我還琢磨著今年秋天用您爺爺的撫卹金給家裡添個牲口呢。”
劉方圓吃著西瓜,勸道:“平安,要不這事你在考慮考慮?你奶奶的戶口不遷,讓她經常過去住不就行了?”
老太太樂呵呵的笑道:“這事就聽平安的吧,咱們的房子不能白白讓人給佔了。在說鄉下種一輩子地,都不見得能買的起那處院子,大柵欄可是整個四九城數得著的好地段。”
劉正華聽到自己老孃開口,悶起頭來,吭哧吭哧的啃起了西瓜。
聽到老爹說添牲口的事,劉平安心中倒是琢磨開了,整個劉家莊像樣的大牲口一個也沒有。
都是一個老祖宗,能幫一把是一把,更何況這裡以後自己會另有打算。借給村裡錢,不收利息,到時候按市價每年還給他一部分糧食就行。
這樣也不算虧,他可是有空間的,十年後這批糧食價格就能翻上好幾倍。
不過得讓大爺爺和族裡那幾個老頭子商量下,有這幾個老頭子鎮著,沒人敢瞎折騰。
像騾子這種牲口,估計買不起,以前看過一篇記事,民國時期一頭騾子大概在200大洋上下,六十年代農村騾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