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和朱鳳喜合力幫婆婆搬躺椅到院角的棗樹下,張婉桃跟在身後,拎著只高腳凳,後面是緩緩慢慢的顧菲菲,拿著半壺溫開水並著一隻茶碗。
顧元初小跑的兩步,湊過去幫著將躺椅放棗樹下:“娘,一張躺椅搬進搬出忒麻煩,我去趟河三伯家,再買一張一模一樣的躺椅回來,一張放屋裡一張放屋外。”
顧菲菲想了想:“也可以。”看了眼兩個兒子,一個活潑一個沉悶:“今天在鎮上跑得怎麼樣?”
“你們吃飯了嗎?”朱鳳喜小聲問著:“要不要下兩碗麵?”
顧元正張嘴回了兩個字:“不用。”
顧元初樂呵呵的笑:“我和二弟在六弟家吃的飯。”說著,將手裡的油紙包放到了高腳凳上:“六弟倆口子讓我捎回來的,五寶齋的蓮子糕,新出的,往年沒有,我吃著覺得行,娘你嚐嚐,不太甜,該合你的口。”
剛吃晚飯,顧菲菲沒什麼興趣,搖了搖頭:“放著明兒吃。”
顧元初正準備拆開厚厚的油紙包聽著母親的話,笑著拿起旁邊的扇子:“明兒吃好,午睡醒來吃。”他看向旁邊沉默的二弟,隨口催道:“老二孃問你話,在鎮上跑得怎麼樣?”
“鎮上有兩個雜貨鋪,劉記雜貨位置偏,家裡靠著巷子口的側屋開了道門,沒怎麼拾掇,店裡擺了些日常用品,他家竹製物件不錯,山裡收來的,價格也不貴,二文三文,大些的十文八文,我瞅了一上午,進進出出有不少跟掌櫃的熟,估摸著是街坊鄰里。”顧元正看了眼母親,見她聽的認真,緊繃的後背悄然放鬆:“東大街的齊貨居,敞亮的雙門面,物品擺放整齊,日常用品很是齊全,小到針線大到水缸木桶等,木製竹製陶瓷等應有盡有,價格都不貴,比河三伯家木製物件還要便宜一兩文,我細細瞧了,做工不差,旁的甚物別的店裡也有,如針線類的繡鋪也有,我特意看了兩處,竟不比繡鋪的差,價格也是相當,還有做好的鞋襪與成衣鋪的也不差什麼,店裡生意很好,買上五十文還能優惠三文,一百文優惠十文。”
顧元正皺著眉頭,顯然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緒裡,嘴上依舊在不緊不慢的說著話:“我覺得,齊貨居背後不簡單,沒點手段和門路,店裡的貨品不可能這麼齊全,若是說僱的手藝人更加不可能,光靠這麼一個店子,也根本養不起。我原來想的是,家裡女眷繡活不錯,繡的小物件可以放店裡買,岳父是村裡的老篾匠,能做出各種各樣的竹件兒,我隔一個月去趟縣城進些新鮮小玩意回來,豐富店裡的貨品,如今看著有李記在前我便是能到縣城挑些新鮮小玩意回來怕也買不出什麼價,光靠繡活和竹件兒一月也掙不來幾個錢。”
“齊貨居是舊歲才開的店子,我還去店裡買過兩回東西,確實不貴也好用。”朱鳳喜一臉的可惜,她不知道丈夫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