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婚恐懼症

心裡到底是咋想的?以後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也是于飛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對別人說自己想要那種順其自然生活,其實就是逃避的一種體現。

有人說一個男人真正的成熟,必須經歷一次像樣的失敗、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戀、一次艱難痛苦的選擇、一次驚心動魄的歷險,沒經歷過,人生不完整,沒體驗過,思想不深刻,往遠處看,離婚權當是一次生存訓練。

也有人說離婚肯定產生傷害,但也肯定是一個轉機。

雖然我們分析中可能知曉被動者或許受到的傷害大些,但在離婚後的調適中也要知曉:最大的挑戰是不要落入誰受的傷害最深這樣的泥沼中,而是去知覺、去面對傷害和希望,將離婚當作是成長的一個階段。

可沒有人想到,女方提出離婚,對男人來說無論痛苦和打擊有多大,既不能哭叫又不能向親朋訴苦,甚至還要親友們隱瞞離婚的經過。

所以對男人而言離婚需要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他們雖然表面上裝作無所謂,而在內心深處卻要與痛苦、空虛搏擊,其結果是有些人患上了抑鬱症或失去了工作熱情。

當然了,這些也代表不了所有離婚的男人,雖然于飛也經歷過這些心理歷程,但最終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並且成功的把注意力完全的轉移到農場的事情上來。

當然空間的出現是一劑催化劑,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可在他的心裡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卻不知在什麼時候悄悄展開了。

如同一個刺蝟一般,在受到傷害以後,會把全身的刺都張開來,這個時候可以跟同類交談,生活,但卻不敢再次放下防備,以免靠的過近再次受傷。

或許這也跟他小時候的遭遇有關,在那之前他對於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完全都是百分百的信任,從不會產生一絲懷疑的念頭。

那是他第一年上中學,那時候鎮上的中學有兩所,還沒有合併到一起,父親為他選擇了一所離家稍微近一點的學校上課,後來為了他的學習考慮,就安排了他晚上住校,這樣以方便晚上上晚自習。

當時他的表哥在那所學校上初三,在學校裡面已經住了兩年了,父親就讓他和表哥住到一起,互相間也好有個照應,第一次在外住的于飛剛開始還是很興奮的。

可是沒過多久,有一次於飛下了晚自習之後正興沖沖的回到寢室的時候,卻發現門上只有一把冰冷的大鎖,一開始也沒有在意,以為表哥還沒有回來,就在寢室的門外等著。

可當教學樓所有的燈都滅了之後,表哥這時候還沒有回來,他開始慌了,著急的在校園裡到處找,最終還是沒有找到,這時候已經是深夜了,當時他才十三歲,哭也不敢哭,也不敢一個人走夜路回家。

直到最後巡夜的老師發現了他,也恰好是他的英語老師,一番瞭解後就帶著他到值班室去睡了一覺,那還是個冬天,記憶中那個被窩真的很暖和。

第二天才知道自己表哥昨晚上有事回家了一趟,聽著他的解釋,看著他愧疚的表情,于飛一直說著沒事,也沒有把這事告訴家人。

只是從那以後每次晚上放學的時候,他都會站在教室門口眺望著寢室,要是裡面有人,自己就安安心心的去上晚自習,要是看不到人影,他就會第一時間回家。

回家的次數多了,父親難免會不高興,認為他學習不努力了,頂著父親的訓斥,他卻沒有反駁一聲,一直用沉默來應付著,當時他叛逆的以為那都是父親的錯。

從那時候起他就多了一個『毛』病,只要在一件事情上,或者一個人身上受到一次欺騙或傷害,他就會全盤否定之前所建立起來的一切信任和關係,或許這就是人們說的因噎廢食。

所以他現在對於婚姻,或者說女人有著很大的一份不信任感。

“你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