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跡,恐有侵邊之虞,若我為邊軍將領,當立即加強戒備,偵察敵情,以防不測。”
搜書名找不到, 可以試試搜作者哦, 也許只是改名了!
“哦?為何?”
朱清眼眸微張,顯露出一絲驚訝,他萬萬沒想到徐聞竟能如此迅速地洞察到這些深層含義。
這不僅超越了一般書生的見識,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也未必能如此敏銳地作出判斷。
朱凡見徐聞回答得頗為中肯,便不再急於勸解,而是靜靜地站在一旁,目光緊鎖在徐聞身上,心中好奇這位才子究竟有何等見識。
“韃子狡猾,此舉應是故意為之,意在示弱於我大明,誘我軍深入,設伏擊之,因此,應迅速上報朝廷,請陛下聖裁。”
徐聞再次開口,眉宇間沒有絲毫書生的怯懦,反而洋溢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自信,彷佛胸有溝壑,志在四方。
朱清緊迫不捨,又問道:“北元韃子如喪家之犬,若敢犯邊,我大明九邊將士豈能容其囂張?若徐兄身為兵部主官,將如何籌劃出兵之事?又該如何打法?”
此言一出,周圍不少舉人都忍不住眉頭緊蹙。
戰場形勢千變萬化,哪有固定的策略?
再者,他們皆是舉人,未曾親歷戰爭,對軍事知識知之甚少,這接連的追問確實有些過分。
“這位兄臺,你是否與徐兄有隙?還是故意為難他?先問軍事,又問統兵作戰,未免太過了吧?”
“是啊,我等未曾上過戰場,如何能回答這些問題?”
“我看這位兄臺怕是心存不善!”
眾舉人紛紛為徐聞抱不平,而朱清卻彷佛充耳不聞,一雙眼睛依然緊緊盯著徐聞。
徐聞之前的回答已經讓朱清對他產生了幾分好奇,否則以他的性格,絕不會如此糾纏不休。
“多謝諸位兄臺仗義執言,徐聞感激不盡,不過今日只是閒聊,無妨大礙。”
徐聞先向周圍為他說話的舉人抱拳致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說這麼多還是為他,這個人情他要記下。
隨後才看著朱清繼續說道:“若在下主政兵部,當向陛下建言,令燕王殿下選精卒壯馬抵大寧,會合寧王兵馬,沿著邊牆偵察韃子軍隊的位置,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突襲。”
“同時,為避免北平丶大寧兩地防禦空虛,命周王殿下率河南都司的精銳部隊前往北平邊塞巡邏,如此雙管齊下,定可轉危為安!”
此話一出。
朱凡跟朱清兩兄弟頓時眼睛一瞪,宛如見到鬼魅一般震驚的盯著徐聞。
這個結果簡直就是當頭一棒。
因為他皇爺爺就是如此決策的!
去年的時候,寧王朱權彙報此事,說恐有韃子來犯。
朱元璋擔心韃子設伏,於是命燕王朱棣會同寧王朱權率兵北上,沿著河套邊牆巡邏,步步推進。
不久之後,朱棣在徹徹兒山遭遇韃子,大戰一番後擒其首將孛林帖木兒等數十人,一路追殺到兀良哈禿城,又遇到一批蒙古韃子,再戰再捷,後班師而還。
這場戰鬥,朱高煦也參與了,隨父親朱棣出兵塞外,斬殺韃子,引以為豪。
因此拿此事考驗徐聞。
沒想到,這徐聞竟然還原了朝廷調令!
要知道,此乃軍事機密,只有皇帝丶燕丶寧丶週三位藩王,以及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高層知曉。
旁人不得知。
徐聞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丞而已,斷然接觸不到這種機密。
但他居然能完美的推算出!簡直可怕!
若非兩人來頭驚人,可以肯定事情沒有洩露,他們都要懷疑徐聞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