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5章 與榕樹主人的褲帶對決!

一次歌聲都有眾人附和!

多麼快哉!

只寫幾個人遊船作樂的情景,畢竟還是境界小了一點,最後一句,必須昇華主題!

無論是聯想古人,還是憂國憂民,都必須把格調給提升上去,這樣才顯得與眾不同,格外有深意。

就好像蘇東坡泛舟赤壁,最後也能發出感慨: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這點是必不可少的,也能讓餘音嫋嫋,不絕於耳。

如果面對其他低階別的詩人,這一點的確不用,可是既然對手是詩師高階乃至是大詩師的人才,不這樣來的話,就區分不出檔次來。

仔細琢磨了半天,陳成寫下一聯:

東皋記否煙波遠,孤艇橫撐拂柳枝。

這句看起來似乎依然是在寫風景,實則不然,乃是出自王績的名作《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皋是水邊地。東皋,是王績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在東皋薄暮時,這人百無聊賴,無比彷徨。

事實上,詩人自己也是這麼想的,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他並不能像古人陶淵明或者後人蘇東坡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陳成用了“東皋”的典故,就是想要問問,像王績這樣的人還會依然覺得惆悵困苦嗎?

要說王績還不夠格的話,那麼從王績的這首詩裡可以在引申一下:

陳成問王績,王績問伯夷叔齊,伯夷叔齊又問更遙遠的前賢……

大家心意相通,情境相仿,一下子就讓整首詩有了綿長的滄桑感,又多了幾分趣味在,充分體現了陳某人高尚的人文情懷和創作技巧……

總之,這首七律寫出來之後,陳成頗為得意,尤其是看到小四小六兩個傻乎乎的小子,划船都劃不好,可是在自己創作的詩中,兩個都成了和他一起向先賢發起叩問的人了……

假如自己出了名,以後他們就是和蘇東坡同遊的黃庭堅、佛印、“蘇門四學士”那樣的人了,哈哈哈哈……

反覆吟誦著,陳成放下手中的筆,吹乾了墨。

,!

抬起頭,對面榕樹主人也作好了自己的詩。

“我寫的是一首七言律詩。”陳成將詩作展示給眾人看。

“巧了,先生寫的,也是一首七言律詩。”丁幹舉起了榕樹主人的詩作道。

這麼巧?

陳成心裡覺得,榕樹主人是一個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人,不願意受到詩歌格律的束縛呢!

我倒要看看,你的水平如何!

陳成心想著,向對方的詩看去:

金相高懸煥彩新,焰芒熌斂若傳神。

秋江影散虹千尺,桂魄光搖月一輪。

是幻是真俱屬妄,為空為色了無塵。

禪龕一瓣遙相對,欲向維摩參筏津。

剛看了第一聯還好,看向第二聯的時候,忍不住暗暗喝彩了一聲!

寫得好!

秋天的江面上,各種光影散漫,長虹架起,恍若長橋;

一輪圓月倒影,在水波中不斷破碎,重圓,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