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晚上,
林葉敲著鍵盤,十分專心的寫論文,比寫國賽論文還要認真。
畢竟關係到了未來制空權的爭奪。
一直寫到十點才終於寫完。
“既然都已經做到了這一步,再給他們做一個模擬驗證。”
“勻速運動模型、勻加速運動模型和當前統計模型三個目標運動模型,三個模型之間的馬爾科夫轉移機率矩陣得算出來。”
林葉馬不停蹄的工作。
一直到十二點才總算是做完了所有的工作,並且反覆檢驗模型與演算法。
“二十天後給李安明,讓他給交吳長官。”
林葉嘀咕道,
“接下來的時間可以專心研究篩法與圓法了。”
篩法理論主要是研究篩函式的性質,特別是它的上、下界估計。
按照h(p)\/p在某種平均意義上是“小”還是“大”,就稱相應的篩法為小篩法或大篩法。
小篩法比大篩法歷史悠久,大篩法是林尼克在研究模p的正的最小二次非剩餘時提出來的。
而小篩法的歷史,發展由來挺遠的,不過其應用到不是很明顯。
1920年左右,布龍首先對埃拉託斯特尼篩法作了改進,上個世紀40年代,羅塞又改進了布龍篩法,提出了所謂羅塞篩法,但是大約20年後才為人注意。這兩種小篩法理論具有很強的組合數特徵,所以又稱為組合篩法。
1950年左右,賽爾伯格利用二次型求極值的方法對埃拉託斯特尼篩法又作了重大改進,他的方法稱為賽爾伯格(上界)篩法,十分簡單,便於應用。
至此,小篩法才有了用武之地。
在研究命題{r,s}和算術級數中的素數分佈(即布龍-蒂奇馬什定理)等許多著名數論問題時,小篩法得到了豐富的成果和自身的進一步發展。
這也是林葉希望得到塞爾伯格手稿的原因。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覺得篩法已經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無效,
但是篩法的的確確是研究解析數論有力的工具,如果連篩法與圓法都無法理解透徹,靈活運用,數論基本上可以不用研究了。
至於圓法,研究的是哈代—李特伍德圓法,也是現在數論之中最常被使用的方法,
這一個方法的思路源自印度拉馬努金與哈代有關整數分拆漸進分析的研究。
歷史也比較悠久。
二十天之後,林葉把論文交給了李安明。
“李院士,這是我的論文,你可以拿去交給吳長官了。”
【好,我收到了。】
林葉直接發給了李安明,剩下的事情就不關林葉什麼事情了。
三天之後,李安明給林葉發來訊息,
【林葉,論文很完美,是一篇十分完美的理論論文,與他們那邊的思路有部分重合,不過總的來說你的論文更為精妙與完美。】
【他們說你的論文具有優越的角度分辨能力和高幀頻,避免了幀間關聯錯誤造成的誤判,還能提前預判目標和干擾在影象上的分離趨勢,完成目標識別。】
【如果實際應用沒有問題,他們那邊準備給你秘密記一個三等功。】
實際應用成功才給三等功,看來這份功勞也不好掙啊。
理論與實際還是有差距的,也許這個三等功只是一個畫餅,更是誘惑林葉他去國防科大的一個大餅。
林葉可不傻,等自己在數學院領域做出一些成就才會考慮親自去做應用。
至於權力與地位,林葉是肯定想要要的。
他又不是聖人,憑什麼不要。
林葉直接回複道:
【好的,多謝李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