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鄴稱王后,改國號為漢,尊許協為孝哀王,並下詔舉國哀悼三年。
而後李存鄴又對大臣進行了重新任命。
顏太常被封為遼東北地西涼三地經略節制,右將軍,總領軍務。封寇平被封為遼東北地西涼鎮撫節制,作為顏太常副職,協助顏太常防備北地的趙匡奕、石守興亂黨,同時具體負責征伐北地方略,權遼東節制。張恭出任北地節制,王彥章為節制副使。崔玄矩仍為西涼節制。這四人一起負責北方邊境地區的軍事,為以後北伐做準備。
而後在西域諸國設定了西域宣撫司,由耿離出任西域宣撫節制,總領西域事務。在遼東諸部設定了薩溫特宣撫司,由耿巡任薩溫特宣撫節制,總領薩溫特諸部,兩司直屬中央。
在南方,李存鄴委蘇道夔以重任,任命蘇道夔為西川江南經略節制,總管兩地軍事政務,同時對大理、膠南兩地進行備戰。
在中央,李存鄴拜顧敬章為兵馬參事,名義上是全國兵馬的最高參謀,林克景任副職。裴準為左丞相,任太傅,趙甫去丞相職,改內廷相,任太師。而後又將魏國時期的大臣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整個朝堂幾乎都換了新人。
許姓宗室雖然遭到了幾次屠戮,但仍有餘脈在世,同時,齊燕兩國也有不少貴胄,為了消除隱患,李存鄴直接下令將這些人遷入蜀地,而後配給荒地耕種。這些人在蜀地毫無根基,同時蘇道夔又可以將這些人集中看管,避免了這些人打著復國的旗號在故地作亂。
而後李存鄴令左右丞相議定南北方略。
方略最後由裴準頒出。總方針是緩南進北。
南方雖然還有不少楚國餘孽,但顧敬章、顏太常這兩個主心骨都被變相軟禁在大梁,所以楚地難以成事。麻煩的是吳越梁三地,在征伐楚地的時候李存鄴對這三地的舊朝貴族許以重利,好讓這三地貴族反抗楚國配合自己南下,但現在這三地貴族已經隱隱有了尾大不掉之勢,而且裴準、趙甫的新政措施也難以下達到三地,甚至楚地大部分地區也受到了影響,這導致了江南的農業、商業遲遲未能恢復,且不能向大梁提供足夠的稅款,所以這三地是目前的一大隱患,要解決問題勢必要剪除舊有勢力,但舊勢力的根深蒂固意味著還要進行一次與滅楚規模幾乎相同的戰爭。
魏國連年征戰,雖然有屯田屯糧戰略支撐,但其實百姓生活水平一直不高,國庫壓力也很大,如果在南方進行這樣一場規模的戰事,就意味著北方三鎮只能收縮防守,而元戎人和趙匡奕石守興則可以肆意滋擾蕭關、潼關、陽泉關等戰略要地,且北方防線漫長,一旦稍有疏忽元戎人就有可能進犯河東、河西、漢中腹地,漢國只會越來越被動,且不斷地被消耗自身的錢糧儲備,同時,如果西域諸國意識到了漢國的被動,那麼這些國家可能會轉而投向元戎,到時候耿離辛苦經營的西域宣撫司諸部就毀於一旦,漢國也要同時承受西北兩線壓力。
為了避免這個局面的產生,漢國就一定要先對北用兵,至少要收復北地,再解決南方的問題。當然,最好的情況還是能在收服北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元戎人向北驅逐,避免在對南方用兵時元戎不斷滋擾北方三鎮
所以裴準和顏太常、顧敬章以及其他大臣商討後拿出了緩南進北的方略。大概意思就是對吳越梁三地包括楚地舊勢力暫時保持妥協的態度,防止這些地區發生事端,同時派二十八宿衛和內廷司對這一地區進行滲透,分化各個勢力關係,為以後經略南方打下基礎。而北方則是加緊備戰,主動出擊,西域諸國與薩溫特諸部來牽制元戎人,西涼、遼東對北地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張恭在蕭關、潼關、陽泉關一帶策應,隨時準備北上。同時,李存靖也會利用二十八宿衛玄武司的殘餘力量重新組建玄武司,分化爭取北地叛軍將領。
“對北地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