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之前有有過幻聽,也就沒在意它,繼續和爺爺奶奶聊天去了。
中午吃完飯,就往院子裡屬下的躺椅上一躺,昨天睡得很足,現在也不困,就拿出手機想看會電視。
結果點進影片app,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想看的,經典的老片吧,又看過好幾遍的,最近不想重看,最後還是點進抖,看些短影片好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午說了糧食產量,這會一開啟就是相關的資訊,一看時間,就瞭然了,這個今天這個日期刷到相關資訊也很正常,因為今天正是袁爺爺逝世三週年。
她還記得幾年前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心裡的難過,那個時候所有人都十分悲痛。
我們能吃飽飯,不用再受飢餓之苦,都是因為有袁爺爺這樣的人在辛苦付出。
【袁隆平爺爺出生於1930年9月7日,那是一個戰亂動盪、充滿饑荒的時代,他親眼目睹了眾多民間疾苦。
他說過:“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
從那時候,他心裡就默默許下了一個願望,要讓華國人民都吃飽飯。
袁老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學農對他來說絕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報考了農業,畢業後開始了他的水稻科研之路。
他覺得想要解決糧食問題,就必須培育出高產量的糧食種子,而水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有天經過試驗田時,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袁隆平的注意,那棵水稻穗子很大,顆粒飽滿,袁隆平把這棵水稻的種子種下,但飽滿的水稻卻沒有再次出現。
但袁隆平並沒有失望,他突然意識到,這可能是一株天然雜交水稻。水稻的繁殖,往往是自己的雄花給自己的雌花授粉,但如果存在天然雜交水稻,證明只要改變自花授粉,讓兩個有差異的水稻品種雜交,互補優良的基因,就能種出產量更高的水稻。
這次發現讓他確立了研究雜交水稻的方向。他覺得如果可以人工培育雜交水稻,必將大大增產,為此,他必須打破水稻自花授粉。
水稻在夏天最熱的中午開花,他頂著暴曬,走進蒸籠一樣的稻田,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稻穗,希望能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
日復一日的堅持下,他終於在14萬株稻穗中發現了第一隻雄性不育株,向著他的夢想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隨後的兩年裡,他用手工的方式一株又一株的檢查了幾十萬株稻穗,終於找到了6棵水稻雄性不育株。
為了研究,他不惜拿出自己的工資進行培育實驗。
1968年,袁隆平嘔心瀝血好多年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一夜之間被全部摧毀,毀壞的很徹底,沒有修復的可能。
憤怒和絕望席捲他的全身,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執著的尋找,最後終於在一口水井裡找到了5棵僅剩的秧苗。
1970年5月初,試驗田中培育的不育系種子終於成熟了。袁隆平和助手們用這些種子做了三千多個雜交組合的試驗,然而結果卻都以失敗告終。但經歷過太多波折的袁隆平已經愈挫愈勇。
1970年底,後來他發現了一株形態異常的野生稻野敗。經過雜交培育後取得了重大突破。可到秋收時產量不僅沒有增加,稻草反倒多了七成,對於外界的質疑,他不爭辯,只更加專注於研究。1974,培育出了“南優二號”,畝產量突破600公斤,是平常水稻的兩倍。
可他還不滿足,他不僅要人人吃飽飯,還要人人有餘糧。
60餘年間,水稻畝產從1958年的平均畝產400公斤到2020年的畝產1500公斤。他還無償把雜交水稻的技術與世界共享,讓中國和世界上的億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