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繼續,成東青的英語學校因缺少手續被依法取締。
交完罰款後,孟曉駿決定留下來,幫成東青辦一個更加正規的英語學校。
為此,孟曉駿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計劃,推動著新夢想飛速發展壯大,成為全國最大的私立學校。
在學校發展上,成東青逐漸習慣了聽孟曉駿的安排。
直到孟曉駿提出了股份制改造計劃書。
成東青的內心深處,第一次不想聽孟曉駿的安排。
兩個人開始爭論,爭吵應不應該開除員工,爭吵應不應該進行股份制改革,爭吵到底還沒有有夢想。
成東青最後還是同意了股份制改革,但矛盾就此埋下引子。
畫面一轉,王陽告訴兩人,新夢想英語學校的自辦教材有一部分試題沒有透過美國教育服務中心EES的授權。
為了預防未來的風險,孟曉駿隻身前往美國尋求解決辦法。
他在機場被翻來覆去地檢查了一個小時,被繞遠路的計程車司機丟在路邊,在教育中心等了負責人一整天卻沒見到人,更別提談授權了。
但在美國街頭,孟曉駿看到了新浪上市的訊息。
他心裡生出一股野望,想要新夢想成為第一支在美國上市的教育企業。
成東青拒絕了這個提議。
接下來是電影中非常經典的一段鏡頭。
成東青和孟曉駿開始冷戰,他們互不交流,僅透過王陽傳達彼此的觀點。
是透過打乒乓球呈現的。
透過玻璃,鏡頭對準了球桌右側的王陽,玻璃后王陽的臉虛幻如泡影。
乒乓球的彈跳聲和成東青的說話聲交織響起。
鏡頭拉遠,成東青的身影出現在球桌左側,透過一扇開啟的門清晰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鏡頭在清晰的成東青和模糊的王陽身上來回變換。
等成東青獨白結束,孟曉駿獨白響起時,來回切換的鏡頭從清晰的成東青變成了清晰的孟曉駿。
一樣的地方,一樣的角度,一樣的姿勢,一樣的動作。
成東青和孟曉駿分別和王陽交談,可透過這個鏡頭的設計,就好像成東青和孟曉駿在面對面的爭吵一樣。
沉默的王陽就如同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最好的朋友的交鋒。
爭吵到最激烈處,王陽的聲音插入,鏡頭定格在王陽的臉上,他平靜地給好朋友圓謊。
玻璃後是王陽的臉,玻璃上倒映著成東青的側臉。
一個鏡頭,兩個交疊的影子,兩種完全不同的表情。
就連季秋月這個不怎麼關注拍攝角度的人都驚歎了一瞬。
季父更是直接誇讚,“這導演水平很高啊。”
孟曉駿和成東青在股東大會上爭鋒相對,徹底撕破了臉,孟曉駿堅持新夢想的上市計劃,成東青堅決反對上市。
1999年,又一件大事發生了。
華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全國上下群情激憤,掀起了反美高潮。
新夢想學校因為教授英語的原因,首當其衝。
無數憤怒地青年人衝進學校,砸東西,打人,說學校的老師是美國走狗。
成東青攔在人群最前方,額頭被砸出了一道深深的傷疤。
但他並不退縮,越面對質疑,反而要站得越高,越大聲的回應。
“成東青是新夢想的主心骨。”季父評價,“領導者不一定比手下人聰明,但他一定最有意志力。”
季父本是陪女兒放鬆,可看到這裡已是全然沉浸在了劇情中。
時間又過去四年,新夢想的規模繼續擴大,可成東青仍不同意上市計劃。
一番激烈的爭吵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