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宇已經大概摸清楚了墨連文明的勢力分佈,在距離這顆恆星十九光年左右的地方,是墨連文明的首都星系,以首都星系為中心,墨連文明平均輻射範圍有十五光年左右,在這其中的幾十顆恆星以及其附屬行星,全部歸墨連文明所有。
預計總數有三十餘顆居住行星,將近一百顆工業、軍事、礦產等行星,總數達到一百三十顆左右。
這幾十個恆星系,就像是地球時代冷兵器戰爭中的一個個城鎮。城鎮之中可以駐守兵力,可以獲取補給,一個方圓幾公里的城鎮,可以對城鎮邊緣幾百公里的地方形成威懾,這一點,在星際戰爭之中也同樣適用。
一個恆星系被佔領,也就代表著這個恆星系周圍至少兩光年的範圍被佔領。在恆星系之內可以建造工廠,建造後勤基地,飛船受損了可以回來修補,可以回來補充燃料,甚至還可以建造飛船以補充戰力。在星際戰爭之中,一方隨時可以得到補給,另一方則只能消耗自己隨身攜帶的資源,這兩者之間,誰更有優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蕭宇的大概戰略計劃就這樣確定了。那就是,穩步推進,步步為營。每佔領一個恆星系之後,蕭宇都會對這個恆星系進行一番改造,建造屬於自己的後勤基地,並留下相應的防守力量。這樣做必然會造成分兵現象,但是沒有關係,因為很顯然的,墨連文明的總兵力雖然也達到了五百萬艘飛船左右,但它們很明顯的不可能將這些軍事力量全部集中起來。它們也有地方要守,也有地方需要攻擊。
可以說,如果蕭宇將墨連文明首都星系周圍的恆星系全部佔領的話,墨連文明想跑都跑不掉了。因為以這些恆星系為據點,再加上據點對周邊地區的輻射範圍,蕭宇將對墨連文明首都星系形成事實上的包圍圈,不管它們要往哪一個方向跑,蕭宇都可以很方便的出兵攔截。
在戰爭全面開始以後,百萬艘以上飛船參戰的大規模戰役不大可能再次發生,最可能的,是幾十萬艘或者幾萬艘飛船規模的星系爭奪戰,以及遭遇戰和突襲戰,雙方的軍事力量,將在這一次又一次中等規模的戰役之中展開較量,在此消彼長,或者此長彼消之間,慢慢的分出勝負來。
“這個恆星系是我佔領的第一個據點,我將以此為基地,慢慢的擴大我的勢力版圖。恩,幾十年的曲率航行,我所攜帶的物資已經消耗了幾分之一,先在這裡進行一下休整吧。”蕭宇打定了主意,做出了這樣的安排。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飛船都在這裡進行休整。現在蕭宇手中可以縱的戰鬥飛船大概在三百五十餘萬艘左右,讓所有的飛船都呆在這裡,是不明智的行為。趁現在墨連文明防備不足,迅速擴大戰果才是正道。
於是,蕭宇將艦隊之中所有的戰略物資做了一個統計,將其集中到了兩百萬艘戰鬥飛船之上,指派這兩百萬艘飛船分成三隊,迅速的向距離這裡五光年的二號星系,三光年的三號星系,六點一光年的四號星系出發,準備一鼓作氣將這三個星系也佔領下來。剩下的一百五十萬艘飛船則駐紮在了這裡,開始進行基地建造工作,進行休整。
蕭宇已經按照順序對墨連文明所佔領的所有恆星系進行了編號,目前蕭宇所佔領的這個恆星系自然就是一號星系,按照這種規律,墨連文明首都星系被編號為二十一號星系。
目前有一點對蕭宇十分有利,那就是,各個恆星系之中,墨連文明的軍事力量蕭宇都大概的知道,但是蕭宇這裡對於墨連文明來說卻是監測真空。它們雖然知道蕭宇的總戰力是多少,可是卻無法掌握蕭宇的動向,不知道蕭宇會選擇休整還是進攻,進攻的話,會向哪個恆星系進攻,進攻兵力是多少,這些情報,它們統統不知道。
甚至,連蕭宇是誰,它們除了知道一個“神舟文明”的名字,以及是五級文明之外,其餘的也一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