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歌把一車又一車青石磚拉回來。
他那些堂弟們也想去幫忙,但都被他拒絕了,只能老老實實地給二叔他們和泥搬磚。
蓋房子砌牆,也是一個技術活。
只見二叔他們先取出一塊完整的青石磚,沿著已經挖好的筆直的地基坑道,整齊地擺放著。
一塊磚對齊地基坑道的角落,與之平行的另一塊磚一敲兩半,先放半截磚,再對齊放一整塊磚。
兩塊磚對齊的邊緣處,也要抹上水泥。
不能讓平行的兩塊磚嚴絲合縫,而是要錯開。
採取這種錯節擺放的方式會讓牆體更結實,更能承受外界的衝擊力,讓房屋有更長的使用年限。
手裡拿著瓦刀,從放在腳邊的木桶裡挖出一坨水泥,抹在青石磚面上,再均勻抹開,抹勻。
接著再拿起一塊青石磚,採取垂直於第一層青石磚的擺放方式,按在磚塊上的水泥上面,再用瓦刀輕輕敲擊兩下,讓磚面和水泥接觸的更深。
這種敲擊擠壓讓中間摻雜的水泥會擠出來一部分,再拿著瓦刀沿著青石磚邊緣一刮,將多餘的水泥刮出來,甩到旁邊的水泥上,反覆重複以上動作。
砌牆其實就和搭積木一樣。只不過多了個加水泥的工序,一層一層的往上疊加青石磚。
為了防止砌牆不小心砌歪,他們還會拉上一根繩子,兩端都綁著一根木棍,插在兩邊的牆角。
沿著這根拉成直線的繩子,一點點的砌牆。
這就是勞動人民在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雖然沒有後世蓋高樓大廈砌牆專用的校準儀器,但用來蓋鄉下的磚瓦房,已經足夠了。
每當桶裡的水泥不夠用的時候,他們就會喊一聲。那些晚輩們趕緊提一桶新的水泥上來,再把空桶提過去,把已經和好的水泥再倒進桶裡。
還分出一部分人在那裡篩河沙,把河沙裡的泥土塊和小石塊給篩出去,避免混進水泥裡面。
很快,已經攪拌好的水泥用完。
還有一部分人,把已經篩好的河沙倒在地上,再拆開一袋水泥倒進去,用鐵鏟攪拌混合。
攪拌完畢之後,再把堆成堆的河沙和水泥的混合物向四周撥開,形成一個火山口一樣的環狀。
接著再往中間凹陷的部分倒水。
用鐵鏟把外圍的河沙水泥混合物,一點點的往凹陷處的水面裡鏟,不過要小心一點,別弄出了缺口,讓裡面的水流出來,不然不方便攪拌。
等到水泥和河沙的混合物,將水分充分吸收之後,再進行攪拌,沒一會兒就成了蓋房子用的成品水泥。再把這些成品水泥鏟進桶裡,讓那些在旁邊等待的人提過去,給那些砌牆的人用。
等李長歌又拉了幾車青石磚回來,發現從各處同時砌牆的人們,已經把地基牆砌好了大半。
估計今天就能把地基牆體砌好。
李長歌又拉了一車青石磚回來,發現已經摞好的青石磚堆旁邊,村裡的幾個小男孩,正蹲在那裡,從上面取下一塊又一塊磚,摞在一起,整齊的擺放著,似乎是在學二叔他們,做蓋房子的遊戲。
農村人會蓋房子,從來都不是憑空學會的,而是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看著大人幹活,他們也在旁邊做遊戲,慢慢慢慢的就學會了。
等以後到了大基建時代,城市裡的每一棟高樓都將由從農村走出來的農民工們一刀一刀砌成。
見到李長歌回來,那幾個孩子嚇得立馬就跑。
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允許,就來玩青石磚。
這東西雖然很結實,但同樣也很貴,在農村很少有人能用得起青石磚和紅磚。不然的話,磚瓦房也不會這麼少,土坯牆茅草屋也不會這麼多。
這種情況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