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它的別明,個別說明。
這個妙法跟蓮花,前面是從觀念上來說明,這以下是從本經的內涵來說。
丙一、妙法。
本經在解釋妙法是怎麼個情況呢?
本經所強調的蓮花式修學,它總共有二十八品。二十八品我們切成兩塊:
第一個,前面十四品,叫做“開顯佛慧”,什麼是佛陀的智慧。
諸位!你現在就要學佛陀的智慧了,不是說你等到成佛才學。你說我以後才學,那你就永遠不會成佛了。先有智慧才有功德,這個是一個因地。就是說,我們現在就必須要站在佛陀的一個水平來修學,所謂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當然我們後面會說,強調一心三觀,觀照我們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這個是開顯佛慧。從初品到第十四的安樂行品,是廣泛地講到佛陀的智慧。什麼是佛陀的智慧?佛陀會詳細地說明。
佛陀說,我以前跟你們講的都是滿足你們的需要。你遇到痛苦了,佛陀告訴你:如是因,如是果,深信業果;你再好一點,無常無我。這都不是佛陀的智慧。那叫做逗會他意,那叫應機說法。就是你想幹什麼,你心中有什麼需求,佛陀滿足你,這可不是佛陀的智慧。那麼什麼是佛陀的智慧?本經會詳細地說明。
第二個,佛陀的功德。
我們一般的認知就是,釋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淨飯王家,然後就結婚、就出家,出家以後就開始成道,最後轉法輪、入涅盤。難道就這樣子嗎?那什麼是佛陀真實的功德?
從佛慧來說,天台智者大師先分成跡門跟本門。跡門就是佛陀一期的應化身。從這一期應化身我們看到什麼呢?看到佛陀在本經開權顯實,顯一佛乘之因。“權”就是方便法門,“實”就是真實的功德。方便法門當然主要是空性的智慧了,不管是無常空還是因緣空,都是方便法。從智慧裡面,我們當然就成就我們的因地。
那麼從果地的功德,“約本門,開跡顯本”。從佛陀這種長久的法報二身的功德來看,開跡——開啟一期應化身的方便,而彰顯這種常住的法身的功德,顯一佛乘之果。當然,這個本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普門品>。看看佛陀那種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功德,你才知道,佛陀不是隻有丈六的比丘相而已。
那麼這樣講,這個妙法有兩塊:前面十四品,講佛慧;後面十四品,讚歎佛德。
所以,《法華經》其實已經沒有眾生的味道在裡面了。我們注意看,《法華經》跟《華嚴經》是比較特別的,就是直接契入佛法界了。只是說《華嚴經》契入的是佛陀的果地功德,所以我們上不去;《法華經》它也給你一個臺階,它先講成佛的因地,再講成佛的功德。所以它一佛乘的因跟果,給我們一個臺階上。
丙二、蓮華。
在本經,在開顯佛慧跟佛德的時候,其實佛陀都是有三個階段,本經的結構有三階段。
天台宗以這個蓮花的成長過程為喻。就是說,佛陀想要在我們的心中成就一個蓮子,這個蓮子就是佛的功德。佛陀看我們這個小孩子一天到晚玩,他想把功德送給我們,但是我們沒辦法接受。因為我們一個苦惱眾生,長時間在外面奔忙,我們對佛的功德不可能生起好樂,我們一開始要的是寂靜。因為業力妄想弄得你非常地“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所以佛陀必須怎麼樣呢?佛陀必須要分階段。如果佛陀一開始就把所有東西給你,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接受,很多人可能因此就學外道。
所以佛陀知道,說,如果我一開始就告訴你成佛之道,而沒有告訴你很多選擇:哦,還有人天的因果可以選擇,你可以到極樂世界去走一走,你也可以到二乘的涅盤。也就是說,如果佛陀不開五乘的選擇性,如果佛陀出世以後說,學佛只有一條路,跟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