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的是《華嚴經》。“聖師子法雨,充我及一切”,講到佛陀真實的智慧。《華嚴經》,佛陀是攝受根熟菩薩,他沒有施設方便,直接講真實道。這個是十六王子的請法。
子二、頌十方梵王請法
我們看第二段,大梵天王的請法。
世尊甚難值 久遠時一現
為覺悟群生 震動於一切
東方諸世界 五百萬億國
梵宮殿光曜 昔所未曾有
諸梵見此相 尋來至佛所
散花以供養 並奉上宮殿
我們一般見佛之前,都是要先身口意的三業的皈依,身業的禮拜、口業的讚歎跟意業的供養。所以他們就說,作為世尊的出世是甚難值,因為要經過久遠的時間才能夠出現。比方說前面有一百三十劫,有一百八十劫,有無量劫。佛陀以大悲心為了覺悟眾生,而出世於世間。
佛陀出現於世間,絕對不是平凡的出世,一定有瑞相。因為作為一個應身佛,三隻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所以一般來說都是有大地六種震動、空中放大光明這種瑞相,這都是福德智慧的招感。
,!
這種瑞相,就使令東方諸世界的這些梵王的宮殿的光曜特別的殊勝。所以諸大梵天王見到這種光明相以後,就來到佛所,供養香花,並把自己居住的宮殿供養佛陀,就廣修供養。
我們看第二段,請轉法輪。
請佛轉法輪 以偈而讚歎
佛知時未至 受請默然坐
三方及四維 上下亦復爾
散花奉宮殿 請佛轉法輪
世尊甚難值 願以大慈悲
廣開甘露門 轉無上法輪
大梵天王供養以後,就請轉法輪,請轉的是權法,包括阿含、方等、般若,而且以偈頌來讚歎佛陀。佛陀這個時候知道時間沒有到,所以默然接受啟請。這個時候除了東方以外,其他的三方還有四維,總共是十方世界的大梵天王,亦復如是,都是先禮拜,然後供養,最後讚歎,最後請轉法輪。
我們看這個大梵天王是怎麼讚歎呢?他有一句話來做一個總結:“世尊甚難值,願以大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佛陀的出世是難能可貴的。因為我們說過,一尊佛要成佛,第一個一定要先成就法身佛,清淨心;由清淨心發起菩提願,然後經過無量劫的時間修六度,把這個願給填滿。所以這個世間上有一尊佛要出世,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所以惟願佛陀以大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
所以我們看前面的請法,是“聖師子法雨”,強調了佛陀的智慧。“師子”當然是講佛陀無所畏懼的智慧,轉《華嚴經》靠的是智慧。但是大梵天王請的是權法,權法就是強調慈悲了,慈悲開甘露法門。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子。在諸天當中跟佛陀互動最頻繁的有兩個代表:一個是釋提桓因,一個是大梵天王。
釋提桓因更多的是在護法。佛陀成佛之前會現出一點徵兆,釋提桓因就帶八部鬼神在旁邊維護,有可能供養。成道以後大梵天王就出現了。大梵天王是三界之主。你說,欸,大梵天王只有初禪,這不是還有二禪、三禪、四禪嗎?二禪以後就不管世間的事情了,二禪以後禪定轉深了。初禪剛好在欲界之上,但是它又沒有像二禪、三禪、四禪禪定那麼深,所以一般來說,佛陀出世以後大梵天會第一個知道,他馬上知道。
那麼大梵天一下來就是請轉法輪,釋提桓因就是在成佛之前做種種護法跟供養的工作。所以基本上在佛陀出世的時候,這兩個諸天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麼佛陀成道以後,再開始在人道轉法輪,成就三寶乃至於後續的正法的流傳。
我們今天先上到這裡。講到整個《法華經》的法緣之間的根本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