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真的,我騙你們幹啥?”吳龍說道,“這些作物的適應性很強,耐旱、耐瘠,在南泥灣這種環境下也能生長得很好。”
“那敢情好啊!要是真能種出高產的糧食來,那咱們可就再也不用捱餓了!”李位非常興奮。
“不過,在南泥灣種這些作物,跟咱們平時種小麥、穀子不太一樣,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
“啥技巧?你快說說!”趙佔魁有些迫不及待。
“首先,咱們得先育苗。”吳龍拿起一個土豆,
“除了玉米可以直接播種之外,土豆和紅薯都需要先育苗,然後再移栽到大田裡。”
“育苗?咋育?”趙佔魁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
“很簡單,就是先在一小塊地裡培育出幼苗,然後再把幼苗移栽到大田裡。這樣做的好處,可以節省種子,提高種子的利用率,還可以縮短生長時間,提高複種指數。”
“複種指數又是啥?”李位感覺自己今天聽到的新名詞特別多。
“複種指數就是指一年內,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農作物的次數。”吳龍連忙補充,
“比如,咱們這裡一年只能種一季小麥,複種指數就是1;如果一年能種兩季,複種指數就是2。提高複種指數,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糧食產量。”
“原來如此,這學問可真不少!”李位不由得感慨。
“那是,種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裡面有很多學問呢!除了育苗之外,咱們還需要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及時防治病蟲害等等。”
“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
趙佔魁聽得一頭霧水,“這些都是啥意思?”
“合理密植就是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特性,確定合適的種植密度,既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太密了,通風透光不好,容易倒伏,也容易滋生病蟲害;太稀了,又浪費土地,影響產量。”
“那咋樣才算合理呢?”趙佔魁也忍不住發問。
“這個得根據具體的作物和土壤條件來定,比如說,咱們這塊試驗田,我打算每畝種植3000株玉米,4000株土豆,5000株紅薯。”吳龍指著面前的土地,在心中規劃著。
“這麼多?能行嗎?”趙佔魁有些擔心,
“咱們以前種小麥,每畝也就能種個千把株,你這一下子種這麼多,能長得開嗎?”
“放心吧,趙大叔,我心裡有數。”吳龍說道,“這些作物的生長特性跟小麥不一樣,它們需要更大的生長空間,但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利用土壤的養分和水分。”
“那……那好吧,就按你說的辦。”趙佔魁雖然還是有些疑慮,但還是決定相信吳龍。
“至於科學施肥,就是根據不同作物生長規律,合理施用肥料,既要保證生長需要,又要避免浪費。”
吳龍繼續說道,“咱們之前改良土壤的時候,已經施用了一些農家肥和草木灰,這些都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等作物生長起來之後,咱們還需要根據它們的生長情況,適時地追施一些速效肥料,比如氮肥、磷肥、鉀肥等等。”
“氮肥?磷肥?鉀肥?這些又是啥?”李位感覺自己今天就像一個小學生,不停地在問問題。
“這些都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吳龍耐心地解釋,
“氮肥可以促進植物莖葉的生長,磷肥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的發育和開花結果,鉀肥可以增強植物的抗逆性,比如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等等。”
“原來是這樣,那這些肥料咱們上哪兒去找呢?”聽說可以抗旱、抗蟲,趙佔魁很感興趣。
“這個……現在可能還沒有這些肥料。”吳龍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