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李哥,這才是剛開始嘛,以後會慢慢好起來的。”吳龍笑著看向他,
“咱們現在是‘小米加步槍’,條件雖然簡陋,但只要肯動腦筋,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夠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吳教員說得對,咱們不能被困難嚇倒!”
趙連長說道,“當年我們剛來南泥灣的時候,條件比這還要艱苦,我們不是也一樣克服了重重困難,把南泥灣建設成了‘陝北的好江南’嗎?”
“是啊,我們有的是辦法!”李位也說道,“吳教員,您就下命令吧,我們該怎麼做?”
“好,那我就說說我的想法。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困難,一是缺乏裝置,二是缺乏技術工人。
所以,還是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想辦法改造現有的裝置,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要抓緊培訓技術工人,讓更多的人掌握紡織技術。”
“好,吳教員,我們就聽您的!”戰士和老鄉們齊聲回覆著。
在吳龍的帶領下,南泥灣的軍民,開始了“土法上馬”的被服廠建設之路。
“同志們,咱們的紡車雖然簡陋,但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夠提高它的效率!”吳龍指著一臺老舊的手搖紡車,
“大家看,這臺紡車只有一個錠子,一次只能紡一根紗線,紡線效率太低了。我們可以想辦法增加錠子數量,讓它一次可以紡多根紗線。”
“吳教員,您有什麼好辦法嗎?”王木匠知道吳龍有辦法,自從上次和吳龍一起改進水車和脫粒機,他就對吳龍的“奇思妙想”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我們可以借鑑之前改進紡車的經驗,把紡車的傳動裝置進行改造,增加錠子的數量。”吳龍指了指紡車,
“另外,我們還可以改進一下紡車的結構,讓它更輕便、更耐用。”
“好,吳教員,這事就交給我們了!”王木匠信心十足,
“我們一定按照您的要求,把紡車改造好!”
在吳龍的指導下,王木匠帶領幾個技術骨幹,開始了對紡車的改造工作。
他們反覆試驗,不斷改進,終於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多錠紡車。
這種紡車可以同時紡出多根紗線,而且轉動起來更加輕便、平穩,大大提高了紡紗的效率。
“吳教員,您看,這是我們改造後的紡車,您試試看。”王木匠搬來一臺嶄新的紡車。
吳龍坐到紡車前,紡起紗來。只見他左手拿著棉花,右手輕輕搖動紡車的手柄,
幾個錠子飛快地旋轉起來,把棉花捻成了一根根細細的紗線。
“嗯,不錯,這紡車改進得很成功,紡紗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吳龍對此很滿意。
“哈哈,這都是吳教員指導得好!”
“好了,現在紡車改進好了,我們還要對織布機進行一些改造。”
經過一番努力,吳龍等人又對織布機進行了改進。
他們改進了織布機的傳動裝置和梭子,使其更適合織造不同型別的布匹,並提高了織布的速度。
“吳教員,您真是太厲害了,您簡直就是發明家啊!”戰士們和老鄉們都對吳龍讚歎不已。
“這都是大家的功勞,沒有大家的辛勤勞動,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成果。”
“現在,我們的裝置已經改造好了,接下來,就要開始培訓技術工人了。”
為了培養更多的技術工人,吳龍決定開辦一個紡織技術培訓班,邀請當地有經驗的紡織能手來授課,並親自擔任教員。
“同志們,鄉親們,我們南泥灣要開始建立自己的被服廠了!”
在紡織技術培訓班的開班儀式上,吳龍對學員們說道,“我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