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春天的腳步來的特別地快。
冰雪融化,萬物復甦,一切都來的剛剛好。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孩子們吃了早飯上學去了,張育芳也開始忙乎起來。
她準備整個院子出來,這是還沒搬上來的時候,她就打算好的。
這一排的公家房,家家戶戶整有自己的院子。她們的房子雖然在邊上,但也必須得有自己的院子。
好像有個了院子,這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家。
院牆充其量就是用一些樹木的枝條,用粗鐵絲紮成一塊塊類似平地用的工具,然後再一個個接起來,這樣就成了一堵圍牆。
這些活,花費了張育芳好幾天的功夫才做好。
當然,遇到休息,李國榮也會抽空幫她一下。
圍牆看上去比較簡陋,也是暫時這樣弄一下。
張育芳還打算用空閒的時間再去積攢些紅磚,把這樹枝整的院牆換成用磚壘起來的院牆。
當然,搬上來的時候,這裡也有些廢棄不用的紅磚,張育芳是計劃在正屋後面接個做飯的伙房。
其實,這搬上來,比之前在下面忙得太多了,彷彿生活是從新開始,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不過,張育芳沒有覺得多麻煩,只要生活慢慢的好起來,她這再苦再累也覺得開心。
碰到星期六,星期天,自家幾個孩子也會自發奮勇地跑來幫忙。
卻常常讓張育芳攆走讓他們去寫作業。
這些活,他們幾個小屁孩哪裡能幹的動。
趙勇亮跟蔣世超兩個大男孩也會來幫忙,這讓張育芳很是感激。
李春梅幫不上實際性的忙,也只好去給他們做飯。
她現在除了蒸饅頭還不會,其他的家常便飯也算是手到擒來,而且味道還不錯。
這多少讓她還是挺驕傲的,不過,她心裡早在打算一定要親自蒸一次饅頭,這樣她的驕傲才算完美。
總之,所有的人都在忙,她也不甘示弱。
院子很快的圍好了,張育芳又馬不停蹄的挖地種菜。
這正屋的門直對著院子門有一條夠一個人走路的紅磚小路就可以了,兩邊空閒的地方可以種菜的。
不過,這只是最早的計劃,之後兩年,李國榮把小道的兩邊,一邊種了一排葡萄,一邊種了兩棵李子樹。
張育芳呢,還在李子樹樹旁種了好多盆花,為小院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李子樹被在果園幹過幾年的李國榮嫁接了新品種,到了秋天結的果實又大又甜。
而葡萄也是,到了秋天一顆顆如瑪瑙石一般的垂掛在樹藤下,惹的寶來不老實的手總會偷偷地揪上那麼一兩顆半生不熟的葡萄。
菜地最終安排在了離屋子不遠處的白蠟樹下。
張育芳不去打零工的時候,總會在菜地裡細心的照顧著地裡的菜,就像她平時照顧幾個孩子一樣。
當然,種的東西多了,比以前會更辛苦,果樹葡萄樹要喝水,菜也要喝水。
張育芳的身影就會經常出現在陽井旁邊。
自己種的菜只是費點兒力氣,但可以不用再花錢去買菜了,這多少讓人就不覺得有多辛苦了。
爸爸李國榮的單位還給每個職工分了自留地。
各家的自留地都集中在一起的,一家挨著一家,面積一般大,誰也不吃虧。
記得那個時候,李春梅經常帶著弟弟妹妹去自留地裡摘豆角,西紅柿,茄子什麼的。
在自留地的田埂上還能挖到奶漿草(蒲公英),現在他們沒地兒養雞了,這個便成了她們餐桌上的一道涼拌菜。
對了,還有很多野西紅柿,吃的滿嘴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