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話 地宮動火令

只覺得這裡有股邪性。看看頂部,是平整的石板頂,這樣的設計承重點要選擇精準,從通道的下降高度來看,與上方大殿只有二十米左右落差,土石膨脹足以壓扁這裡。李立明確定這裡上下石材都是理石,只是年代久遠,這墓剛建成的時候,一定是上下都有暗紋反光,非常漂亮的那種。

‘進’。

張春來通知一聲,自己就當先進入,四周仔細敲打之後,確定沒有任何機關。兩道石牆夾角類似屏風作用,也可能是代替玄關,上面有紋刻,只是石牆寬大,無法分辨那是什麼神瑞,也沒有鍍漆染色等工藝。進到夾角開口裡面,所有人都傻眼,原來裡面的柱子,根本不是柱子,是另一層石牆的斜面,只是角度刁鑽,在外面怎麼看都像柱子。

又被他反推出來,在裡面一陣仔細敲打。

“三條路,那邊好像還是通的”張春來回身說道。

張春來的意思,他聽出分開的三條道在另一端是相通的。這讓我們有些犯難,三條道,肯定會有玄虛,毫無險阻,擺這麼道路為何!

“是主是客,悉聽尊便”楠楠在後面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周禮》上的東西,客人到訪,明星正冠作揖行禮。連客人進門都要有規矩,來時主人在中,客人只能走右,入道回身作揖,每行出三步行禮。離開時客人仍是走右,這時候的右邊就是來時的左邊。如此佈局事死如事生,在後世所有宅院廟宇,明樓祭壇,都如出一轍。這是禮法,被設計在古墓當中很平常,楠楠的意思,這是必須要有的東西,而我們要如何走,就要看運氣了,大凡這種設計,都是機關算盡,墓道索命就指這個意思。

可張春來說裡面是通的,什麼都沒有。

“你能確定沒有就好辦了”丁曉東說完,舉起酒爵燈當先進到左邊。

酒爵燈火苗微動,顏色緩慢變化。

沒有幾步,面前的墓道里,貼牆放著兩大四小几個罐子。顏色漆黑不像是上等陶器,燈光照去隱隱有數條魚和水紋圖案,李立明說那是盛水具。但在這裡應該不是簡單的盛水用,沒有蓋子,裡面只在罐底一層幹固的東西,很像是蠟。

“這裡的墓主,身份不一般吶”李立明道。

越是古老的墓葬,越是講究禮法。什麼九鼎十三尊,該有的東西必須要有,關於九鼎十三尊,究竟是禮器還是祭器,那是爭論了很久的話題,可沒人去爭論那些銘文的用意。李立明的意思是,這些罐子都是裝水的,看起來像是臨時放在這裡,可以說如此劣質的陶罐,配不上上面的雕樑畫棟,這是墓主正位之後,送葬人群淨手用的。那罐底像是蠟的東西,李立明叫我們不用刻意追問,水中該有的東西,藻類礦物質微生物等等,什麼都有可能,水也是會變質的。一會兒不是簡單的盛水用,一會兒又是盛水淨手的臨時陶罐,李立明自己也是模糊不清,他更加傾向於這些罐子是祭器,萬年燈之類的東西。

我可是更願意相信是裝水的,萬年燈不會這麼劣質。

只有不到二十米,通道走到盡頭。這仍然不能算是墓道,因為太簡陋。設計簡單卻也要弄出三條路,李立明認為這是必然。既有禮法上規定,也有墓室設計上的需要。從開口出來,回頭一看也是如此,那邊兩道斜牆的設計,也是對墓室的支撐。即使如此,年代的確定更是困難。

邵軍落在了後面,與王宇和楠楠在一塊。出口兩側不遠,牆面上分立兩道門,紅底顏色脫落嚴重,金漆也只剩一點斑駁,四周牆角,各有一處凹陷,似有水光反射回來,每道夾角處都有半埋式的柱子,應該也是中空。

丁曉東被張春來押後,對地磚的檢查尤為仔細。丁曉東丟向裡面一根蠟燭,燭光亮起,最裡面的一排東西現出輪廓,好像是柵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