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話 一動也不敢動

目光全都盯著棺內的女屍臉上。

王宇嚇得驚叫後退,大家對她的驚叫也是心頭更緊。

工兵鎬狠狠釘進棺蓋一端,用力拉回一點,死死斜靠在棺體前,這種斜著擋住是最有效的阻擋手段。

丁曉東酒爵燈舉在面前,一隻腳踩著蓋板上,後手的‘火腿腸’唰的一聲支叉開,樣子極像一個鳥籠。火苗忽閃忽動,顏色變換不停。

慘白的臉下巴朝天,面部還泛著一層青色,滿滿笑意,臉蛋上的酒窩清晰可辨,雙眼微藍。稍微平復一下恐懼,仔細觀察。這女人的臉若不是顏色可怖,生前一定很美。女主身材很高大,高大也不失身形。雖是站立棺內,身材一覽無餘,衣物很厚也擋不住她曼妙身姿。

“是面具”李立明道。

調整一下角度,在耳後的絲巾前,確能看到面具的邊緣。什麼材質不拿下來分辨不出,前面上色十分逼真,眼睛的瞳孔紋路幾乎和真的一樣,可見繪畫匠人的技藝。這種微笑的表情如果頭是直的,絕對沒有開棺時的那種恐怖。整個面部的線條刻花十分柔美,臉頰唇角,無不飽滿細緻,雍容華貴躍然面具之上。

棺木本就不是十分寬大,而且棺內的物品原意就是為了站立法葬而設,左右腰部兩塊暗暗發光的板狀東西,讓女屍牢牢被卡在棺內,兩臂自然下垂在身前。袖口長度剛好蓋住雙手,按照古代衣物來說,這種只能蓋住雙手的衣物屬於緊身短袖,絲質的外套此時像是爛蛛網一般,內裡還有數層,蛛網下是天藍色的佩肩。腰帶是斜肩纏繞下來一體,金絲編制還有很多掛件,色彩搭配顯得珠光寶氣。

緊身束腰,這應該是遊牧風格。

古代中土的服飾可是一個比一個大袖子,能耷拉到腳面上的那種。

“那個是夾襖嘛?”我問道。

我問的是藍色佩肩裡面的那件,只漏出一小條,就能透過外面兩層大概看出,裡面那層上身是無袖,與下身卻是一體,樣式非常美觀。

李立明說道:“這是古代的宮衣,外面的才是夾襖。裡面那件是交領右衽連襟群”。

李立明大嘆可惜,要不了多大一會兒,這些東西就會破碎開裂。裡面的連襟群,拿到今天,用做舞臺劇服飾也很美。

張春來說道:“你們看棺內壁上的雕刻,都是騎射的人物,馬蹄和馬尾都有絲帶”。

李立明和丁曉東,燈光都朝向女屍頭上。雖是橫著,但是頭上的髮髻卻完好的朝向一邊,右肩上的東西很像一頂冠。丁曉東認得這種髮髻,靈蛇髻。

靈蛇髻,隋唐時期是宮女的髮髻樣式。這個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身份說,靈蛇髻是年齡偏小的宮女下人使用的髮式。一種是年齡說,不管什麼身份,只要年齡允許,都可以梳這種髮髻。因為靈蛇髻在腦後上方猶如一條搖晃尾巴的小蛇,看起來輕靈俏皮,女孩子留這種髮髻顯得十分可愛活潑。

這應當是個人喜好,跟身份年齡沒有關係。

“人們真不應該在這上面下功夫,考古若要是分個門派,最厲害的應該是我們,‘實幹’派”丁曉東說得洋洋得意。

馬蹄馬尾上的絲帶,是古代波斯拜火教的藝術風格。這裡不能套用拜火教傳入的時期來考量,要用傳播的路徑來說。隋唐之前,西域可是不容忽視的存在。究竟怎麼個不可忽視法,可以從當時西域的發展程度來說,無論金屬冶煉還是文化產物,西域的很多方面當時是最先進的,唐朝時期的文獻記載過,整個唐朝的金屬加工,玉器的剔刻雕琢,可都是西域胡部的工匠技術最精湛高超,還有琉璃器物,都來自西域,造型精美。

再從波斯到中土的最佳路徑來判斷,拜火教傳入隋唐之前,很可能是先在西域落腳。所以隋唐祆教盛行,很可能是人口融合的關係。

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