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是姓馮,咱們鎮上賣的布料,都是出自他們家,據說也運往縣裡和州府賣,生意做的挺大!”
他是看到那個管事馬車上,掛著馮的燈籠,這才去問人打聽的。
打聽完嚇了一大跳,人家這生意做的是真大。
難怪財大氣粗,價都不還的。
林向安瞬間明白了,這怕是馮辰幫忙的。
大戶人家手裡隨隨便便漏點縫,都夠小戶人家吃一年的。
趙澤和馮辰這是約好的?前後腳來他家買豆腐。
人家既然伸手了,就沒必要矯情了。
“爹,您就照著訂單做吧!這馮家估計是我同窗好友幫忙的,您承他們的情,我來還他們的恩!”
王四順嚇了一跳,難怪人家找來的,原來是看在兒子的面上,果然讀書就是好,結交認識的人都不一樣。
不過還是有些猶豫,畢竟不知道別人出自什麼心理?
林秋蘭有點擔心,“兒子,會不會讓你在同窗面前矮一截?如是這樣,爹孃還不如不做這筆生意。”
並不是說面子的問題,而是有的人會拿這當軟肋,威脅別人,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壓力。
人家好心,但也不得不防!
知道林秋蘭是好心,林向安耐心解釋。
“娘,您對我還不放心嗎?我就是讀書比人好些,在學習上給他們一些幫助就是了,不會有其他事的。”
夫妻倆這才放心,於是開始算這兩筆單子,一個月能賺到錢,兩人算了半天,也沒有算清楚,於是林向安看不下去了,這才開口給兩人理順。
“馮家,200斤豆腐,一個月4次,就是800斤,給的是3文錢一斤,一個月能賺二十四錢。趙家,100斤豆腐,給的是2文錢一斤,50斤豆乾,給的4文錢一斤,也是4次,一個月是十六錢。”
王四順不由得笑了,看向林秋蘭,“還是咱們兒子厲害,一下子算清了!也不知道這孩子怎麼算的,這麼厲害!我都要打算盤才行!”
“是啊,之前還以為他瞎算,結果每次結果都對,真是咱家的福星!”
林秋蘭也笑著感嘆,溫柔地摸了摸兒子的頭,過去那些心酸的日子,都是值得的!
林向安拉著他娘粗糙的手,俏皮地笑道,“爹孃,這才哪到哪啊!後面的好日子還長著呢!”
“正好這次兩個大單,我爹怕是忙不過來,娘,就讓五伯過來幫忙吧!他來了,能住到鋪子裡,這樣爹就能回來家裡住了!”
夫妻倆沒有異議,就同意了。
林老太現在對生意基本不管,就交給林秋蘭夫妻倆。她主要帶家裡三個孩子,以及做飯,給林秋蘭打打下手。
鋪子裡需要人,而林夏枝和趙橋能幫上忙,也就對母子三人常住沒有意見。
趙二至今為止也沒有找上門來,大家相安無事。
驢要拉磨又要送貨,王四順第二天下午要回王家塢,便拜託劉榮明早上來幫忙送一下,自己找了輛牛車回去。
這次回去又給老爺子買了一壺酒,給他娘買了點布,能做身衣裳,又提了三斤肉,一家一斤,三壇腐乳。
上次那事他就對大哥心寒了,但父母在大哥家,也得提點不是,面子上得過的去啊!
買了一斤小點心,到時候分給孩子們吃。
這才提著滿滿當當的東西回家。
......
林向安去私塾後,便將訂單的事詢問了馮辰,趙澤關係好,暫且不提。
但對馮辰和趙澤還是要表示謝意。
林向安原本一直跟趙澤、宋桐一起吃飯,後來馮辰加入了。
慢慢的薛文逸也加入。
就這樣五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