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和楊輝提這事的時候,林向安還讓他爹留意一下,不過一直沒有後續,他也就淡忘了。
沒想到這時候來了,二姨去世後,鋪子並沒有招人。
林秋蘭想把林春花叫來,但林春花要照顧家裡,需要兩邊來回,即便坐驢車來回都將近一個時辰,走路就更長時間了。
一個女人天天來回也不安全,又怕招人閒言碎語,怕大姐夫介意。
於是就放棄這個念頭了。
林向安也知道二姨不在後,他娘變得特別忙,這也是讓孫伯幫忙接送他上學的重要原因。
“爹,應該是我同窗的家人。我娘白天勞累,晚上還帶孩子,而且鋪子里人手不夠,要不暫時讓他在鋪子裡幫忙做一段時間,要是靠譜,再看情況安排。”
雖然是楊輝的家人,但畢竟沒有接觸,給個機會就很好了,若是做事靠譜,讓他和五伯換著磨豆子或者送貨。
有時候驢要趕著去送貨,都來不及磨豆子,就需要人工弄的。
農村有句老話: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
可見人工做豆腐的艱難。
“行啊,我知道了,那就讓他先半個月,按照行情25文一天來算。”
林向安點點頭,覺得這樣挺合理的。
這事確定後,在私塾,楊輝特地來跟他道謝。
後來楊輝父親呆了一段時間,知道鋪子裡還有賣豆腐的夥計,就把家裡人叫來做活。
當然這時候,林向安不再管這事了,因為培養出五伯母吳春娘這個模板,其他就參考,人多起來,每個月銷售第一的,還有額外獎勵。
只有願意給錢,讓別人賺到錢了,鋪子裡才會賺更多錢。
願意多給錢其實是一門看似很簡單,但又很複雜的事。
因為人心貪婪,總覺得給別人多了,自己就賺的少了。
然而不是這樣的,很簡單的邏輯。
你多給我錢,我肯定想讓你的鋪子一直經營下去,或者越來越好。
但你給我這麼點,還想讓我做這麼多事,那你這店活多久,我壓根就不在意。
所以,林向安給家裡出主意時,一直很在意分配的比例。
......
私塾除了每月休沐兩天外,還會在清明節、五月節(端午節)、中元節、八月節(中秋節)、秋丁祀孔(孔子誕辰,祭祀孔子)、十月朔(又叫寒衣節)各放假 1 天。
另外還有小長假期:年假(臘月二十五放假,直到正月十六開學)和田假,又稱為農忙假(南方是7月和11月,主要是讓學子幫家裡收割水稻,約10天)。
正好這次農忙假,五伯和五伯母一家會回去。
林向安覺得這是個機會,他爹抽不開身,但他可以跟著五伯一家回去,可以感受一下王氏宗族的具體情況。
畢竟從某個角度來說,他比他爹更會看人。
同時也可以借鑑王家宗族的情況,為自己林家宗族鋪路。
就在放假前夕,林向安跑去跟他爹孃說這事。
“爹,娘,李夫子讓我們去感受農忙的不易,我想這次田假,跟著五伯一家回去,親自感受一下。”
這一世加上上一世,林向安都沒有下過地,倒是見過農田。
他沒有種田天賦,養個多肉都能養死。
但還是好奇這時候種田的收成如何,而且考科舉也會涉及到這些民生問題。
他不會種,但還是要懂得些這方面知識。
林秋蘭有些猶豫,“你爹要忙走不開,你自己去我不放心。”
“有五哥兩口子在,還有和智、和信陪著,回王家族裡,不會出什麼事的。”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