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東步入小屋內,空間雖僅十來平方,卻透出一種獨特的氛圍。
屋內陳設簡單,一張八仙桌穩穩地立在那裡,桌上擺放著一些待處理的食材和工具。
兩張太師椅靜靜地佇立一旁,彷彿在訴說著歲月的痕跡。
門前的窗下,一臺塑封機正在忙碌地工作著,它的轟鳴聲與屋內其他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旋律。
一個竹片筐裡裝滿了豆腐乾,色澤鮮亮,引人注目。
一位姑娘正在一旁進行包裝工作,她的動作嫻熟而流暢,每一個步驟都顯得那麼井然有序。
這時,從屋裡傳來了老頭子的聲音:“快去叫善來,接生意。”
話語間透露出一種威嚴和期待。
不一會兒,一個穿著汗衫的小夥子走了出來,他看起來精神抖擻,面帶微笑:“淼院長,你怎麼大駕光臨了?”
淼院長微微一笑。
他回答道:“我不放心就叫小諸葛來看一看現場。給勞模們吃得東西,馬虎不得的啊。”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工作的認真和負責。
“我能進去看一看生產現場嗎?”
淼東詢問。
對於這個請求,老頭子略一沉吟,然後說:“按行業規矩我們是不讓看的,但你來了也就看吧。”
淼院長便跟隨善來走進了一條狹窄的天井裡。
走到天井的另一側端頭豁然開朗,一個上百平方的空間展現在眼前。
這裡便是生產的主要場所。
各種機器裝置一應俱全。
磨漿機正在運轉,發出低沉的轟鳴聲;泡豆房裡,豆子在水中靜靜地浸泡,等待著被磨成豆漿;大灶臺上的火焰熊熊燃燒,廚師們正在忙碌地烹製著美食;頂槓壓榨石和豆腐腦的製作工具整齊地擺放在一旁,它們是製作豆腐的重要工具。
而在這片繁忙的場景中,男女工人們身穿汗衫短褲,汗流浹背正忙於各自的工作。
整個空間充滿了熱氣騰騰的蒸汽,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於一個蒸氣繚繞的世界中。
這裡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而有序,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
磨豆腐,被廣泛認為是“人生三大苦”的勞動之一,承載著勞動者無數的心血和汗水。對於豆腐匠人來說,一天的開始總是伴隨著深夜的燈光和冷冽的晨風。
每當三更半夜,天還未亮,他們就早早地起床,準備開始一天的勞作。
他們的起點,便是泡豆子。
這看似簡單的步驟,卻需要精細的操作和精準的時間把握。
泡豆子的水要適量、溫度要適中,才能使豆子完全浸泡開。
每一步,都關係著最終豆腐的質量和口感。
緊接著,便是磨豆子的過程。
磨豆腐是一項極度依賴體力的勞動,全靠人工推動石磨,一點一滴地磨出豆漿。
這需要巨大的力量和耐心,每一刻都在考驗著勞動者的體力和耐力。
磨出的豆漿需要經過煮漿、過濾等工序,才能最終形成我們熟悉的豆腐。
這至少需要10餘道工藝的嚴格把控,才能保證豆腐的細膩口感和美味滋味。
在這繁瑣的工序中,磨豆腐不僅僅是一種勞動,更是一種精神的體現。
每一步操作都不可馬虎,每一處細節都決定著最終的成果。
而這背後的辛苦與勞累,卻鮮為人知。
當豆腐新鮮出爐時,這些勤勞的勞動者便會挑起豆腐去叫賣。
他們揹著沉甸甸的擔子,走街串巷,他們的吆喝聲總是最早響起,伴隨著清晨的微光迴盪在街道之間。
在人們的眼中,那是一道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