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特雲猶如宇宙的冷藏庫,藏著無數冰塵物質聚合而成的彗星,它們在黑暗中沉睡,等待著一絲外界擾動將其喚醒。這次,暗物質神秘的引力之手伸向了一顆巨型彗星,它裹挾著海量冰塵物質,踏上了毀滅之路。當彗星闖入火星引力範圍,巨大的潮汐力將其扯碎,數以千計的彗核如雨點般砸向火星。
撞擊產生的衝擊力讓海量火星物質拋射向太空,其中一部分碎屑踏上了前往地球的“星際旅程”。當這些碎屑闖入地球大氣層,摩擦生熱,點亮了夜空,形成一場無比壯觀的流星雨。據古代岩石中的微量元素記錄分析,這場流星雨持續了近一個月之久。流星雨攜帶的外星礦物質、有機分子與地球大氣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瞬間改變了大氣的化學平衡。原本穩定的溫室氣體濃度飆升,地球氣溫急劇攀升,好似被投入了一口巨大的熱鍋。兩極冰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化,短短百年間,海平面上升了近50米,淹沒了大片陸地。陸地生物的棲息地被無情吞噬,許多植物因生存空間被水浸沒,光合作用受阻而滅絕,依賴這些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也隨之餓死,食肉動物沒了獵物,食物鏈層層崩塌,生物多樣性遭遇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至於火星的“磁暴漩渦期”,火星內部熱熔岩活動致使地核磁場劇烈波動,又趕上太陽風活動高峰,二者碰撞產生超強電磁輻射。火星地核中的熱熔岩,彼時正處於劇烈對流狀態,大量的熱量和物質交換產生的磁場波動,以螺旋狀向太空擴散。太陽風則像是宇宙中呼嘯而過的粒子風暴,攜帶著高能帶電粒子洶湧襲來。這股輻射如脫韁野馬般衝向地球,即便地球有磁場護盾,也難以招架。
當時,地球磁場外層出現大面積的電離層擾動,通訊極光變得極為詭異,五彩斑斕的光芒在天空肆意舞動,讓遠古人類驚恐萬分。那些依賴地磁導航的生物更是陷入絕境,遠古的信鴿祖先原本能憑藉地球磁場精準定位歸巢路線,此刻卻在天空中盲目亂飛,撞向山峰、迷失在茫茫大海;海洋裡,洄游的鰻魚種群也因磁場紊亂,找不到傳統的洄游路線,大批鰻魚滯留半途,無法回到適宜的繁殖地,幼鰻數量銳減,整個種群面臨衰敗危機。與此同時,穿透大氣層的電磁輻射還影響了生物體內的電磁感應系統,干擾細胞內的電訊號傳導,使得不少生物新陳代謝紊亂,加速了部分物種的消亡,為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刻下了一道道悲壯的傷痕。
火小義迅速檢索資料庫,將投影裡的光線變化與這些特殊天文現象一一比對。這可不是簡單的任務,資料庫裡存放著海量的天文觀測記錄、遠古科考推測資料,它要以超高速篩選、匹配,不放過任何一絲契合點。尹衛則在旁推測,這類重大事件就是解讀投影符號的關鍵密碼。他一邊緊張思考,一邊隨手在本子上記錄靈感,本子上很快佈滿了密密麻麻的草圖、公式和文字註釋。
他們一頭扎進隕石撞擊記錄裡,巨型隕石撞擊火星後,會在星圖上留下臨時星帶,恰似“疤痕”。當投影光線強弱變化與這些星帶同步時,符號背後對應的生態鉅變、文明轉型等隱藏意義,便開始浮出水面。尹衛憑藉深厚的地質學知識,能從岩石紋理、成分變化推測遠古撞擊的強度與大致時間;火小義則用精密感測器,探測星圖光線細微差異,定位對應天文現象的精確座標。
星圖座標轉換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火星在太陽系的位置時刻變動,與太陽、其他行星構成複雜立體座標。火小義全力模擬不同時間點的火星座標體系,把二維星圖拉伸成三維宇宙圖景。這一轉換需要龐大的算力支援,它呼叫自身量子計算模組,瞬間開啟數以萬億計的運算執行緒。深度巢狀的閃爍序列,對應著以火星為觀測點的星系分層,外層閃爍關聯遙遠河外星系,星系特性賦予投影符號宏大宇宙背景含義。透過複雜演算法,那些原本在平面上看似無序的閃爍點,漸漸在三維空間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