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清白書院求學。
自己聽學堂先生說過清白書院的大名,回家問了問母親的意見,母親點頭支援,拿出了家裡全部銀錢交給他,支援他去求學。
他握著母親給的銀錢,在父親墳前跪了一夜。第二日,便跟著孔清青前往清白書院求學。
在書院的入學考試,也是院長的收徒測試中,孔清青第一,自己第二,他們雙雙被當今院長孔長秋收為親傳弟子。
書院院長孔長秋收徒時,只對他們說:“要讀聖賢書。”
自己年長一歲為師兄,孔清青便成了自己師妹。
後來才知道,孔清青竟然是院長的親生女兒,在外求學,參加縣試,只是歷練。
一日,先生問他為什麼要讀聖賢書。
他如實回答:入朝為官,讓自己與母親可以過上好日子。
先生並未責怪他,只是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謀心不謀生。
書院求學期間,母親於家鄉病逝,自己辭學歸鄉一年,為母親守孝。
他在父母墳前築起一間草廬,邊讀書邊守孝。
這一年,蠻族侵犯邊疆,邊境烽火連綿,百姓苦不堪言。
自己第一次覺得:讀書!讀聖賢書!是要一定做些什麼的!不是為自己!
自己不明白這是文人的抱負,還是儒士的責任,又或許只是對於青史留名的渴望。
,!
無論怎樣,他決定改變這一切。
他閱讀兵法典籍,研讀定國安邦的文章,最終將這一年的思考寫成九條建議,匯總成《安疆九議》。
一年後,迴歸書院,自己將《安疆九議》呈現給先生看,想讓先生將此書給皇帝看一看。
先生認真看完,眼中略有讚許,卻又問他,你為什麼要讀聖賢書。
他思索片刻,回答:我想在青史留下一筆痕跡。
先生說:君子,讀聖賢書,不言兵事。
自己說:“那難道就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嗎?
先生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沒有多說什麼,轉身離去。
自己完全不理解,國難當頭,難道我輩讀書人就只作壁上觀嗎?
自己去找師妹傾訴心中苦悶,師妹卻說:書院不為一國之事,而為天下之事!
天下之事!好一個天下之事!一國之事何不為天下之事?蒼生受苦,百姓流離,這是天下事,還是一國事?!
自己與師妹大吵一架,誰也爭不過誰。
一氣之下,離了書院,科舉入仕,金榜題名,入朝為官。
先生並未阻攔,而是臨行前讓師妹給了他一本書與一句話。
書是:《太平策論》
話是:和其光,同其塵。
自己接過書,回望書院,轉身離去。路上閒暇時,翻開那本書,開篇四句話,映入眼簾。
自己恍若觸電,醍醐灌頂,被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回神。
沒錯!這才是天下讀書人的終極追求!
自己踉蹌地飛奔回書院,低頭跪在山門前,腦袋一片空白,只剩下那四句話。
先生站在山門前,並無意外,顯然已經等候多時。
先生身後,師妹笑語盈盈的看著狼狽不堪的他。
先生依然問:你聞硯,為何要讀聖賢書?
他猛然抬頭,胸中一點浩然氣迸發,千里長風蕭蕭而來,幾乎是本能地脫口而出那《太平策論》的開篇四句。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先生點頭說,你……做不到的,所以才要“和其光,同其塵”。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