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嗓子,開始了今天的課程講授。
“同學們,今天呢,咱們來一起探討一下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不知道在座的各位當中,有沒有人曾經閱讀過這部經典之作呀?”話音剛落,只見有好幾位同學紛紛舉起了手,而張楚嵐竟然也在舉手之列。看到這番情景,王一帆不禁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讚道:“嗯,不錯嘛!看來還是有同學認真研讀過道家的經書的,並不全都是隻為了應付這門選修課程而來的喲!”然而,王一帆的這句話卻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了千層浪。臺下的學生們立刻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有的學生面露驚訝之色,似乎對張楚嵐讀過《道德經》感到十分意外;還有的學生則低聲討論著關於這門課以及道家思想的種種話題。一時間,教室裡充滿了嗡嗡的嘈雜聲。
王一帆緩緩開口說“好了,大家安靜我們開始上課了。《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等,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主要內容分為道經和德經
- 道經:主要論述了“道”的概念和特性,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闡述了“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和執行規律,它超越了人類的語言和概念所能完全描述的範疇。還論述了“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如“治大國,若烹小鮮”,提倡統治者順應自然、不妄為,讓百姓自然發展。
- 德經:側重於討論“德”的內涵和實踐,強調人應該遵循“道”的原則來修養自身的品德和行為,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認為真正的“德”是自然而然、不刻意為之的,而不是為了追求外在的名聲和利益而故作道德之態。同時也涉及到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等諸多方面,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倡導人們要有自知之明等。”
王一帆口若懸河地講述著道家的種種精髓要義,那些玄之又玄、深奧晦澀的話語如同雲霧一般瀰漫開來,讓在座的眾多學生們聽得如墜霧裡霧中,一個個皆是一臉茫然,摸不著頭腦。
然而,與其他人不同的是,張楚嵐此刻正全神貫注地聆聽著王一帆的講解。隨著王一帆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傳入耳中,張楚嵐自幼便開始修煉的金光咒竟不由自主地運轉起來!那股神秘而強大的力量彷彿被喚醒一般,在他體內奔騰湧動。
張楚嵐滿臉震驚地瞪大眼睛(ΩДΩ),死死地盯著講臺上滔滔不絕的王一帆,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他怎麼也想不到,這個看似普通的老師所講授的內容竟然能引發自己體內金光咒如此強烈的反應。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無數個疑問在他腦海中盤旋交織,令他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
於是,張楚嵐暗自在心裡打定主意,一下課就要立刻去找王一帆,將這些疑惑徹底問個明白。
“叮咚……”下課鈴聲響起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有什麼不懂的地方隨時都可以來找我。”王一帆說完坐在講臺上喝起茶來。其他同學也都開始離開,張楚嵐這時體內的炁終於停止了運轉。
“呼……”他長舒了口氣,待所有學生都離開後。起身走向王一帆“王老師,剛才你所講的是道家的呼吸吐納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