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元鎮到清平縣的官道上,一輛騾車的車轅上坐著箇中年漢子,手中拿著皮鞭,嘴上吆喝著,騾車不緊不慢的“嘚嘚”行駛在路上著。
姜芳霏實看著臉色因疼痛而蒼白的姜長業,心中實在焦急,想要催促趕車師傅快一些,又看了下略顯坑窪的路況,又怕顛簸的姜長業更疼通,到了嘴邊的話又吞了下去。
看著額頭冒汗,嘴唇乾裂起皮的姜長業,芳霏慢慢扶起姜長業的上身,把竹筒遞道他的嘴邊,輕聲說道:“爹,喝點水吧,會舒服些。”
芳霏又將如意留下的另外一個竹筒,拿給一旁的大伯,姜長盛疲憊與憂慮的臉上,柔軟了神色,伸手接過了竹筒,用竹筒蓋子分裝了一些遞給了車伕。
雖是春末夏初,這大中午的著實是熱了些,頂著這烈日,經過一個多時辰,那遠處縣城輪廓終於漸漸映入眼簾,縣城的城門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高大,只見縣城門匾書寫著“清平縣”三個大字。
幾人在官兵的盤問後,如願的入了清平縣的主街道,只見青石板路寬闊且平整,兩旁店鋪林立,酒肆茶樓喧鬧,人潮熙攘,小商販吆喝不絕。相較之下,三元鎮中僅有寥寥小店,行人稀少,寂靜清冷。
姜如意無心欣賞這縣城的繁華,在騾車車伕揚鞭催騾,那清脆的 “嘚嘚” 聲中,騾車一路前行,揚起些許輕塵,最終穩穩地停在了回春堂的門前。
付了車費,姜芳霏和姜長盛左右扶著姜長業走進回春堂。回春堂要比鎮上醫館要大了許多,坐堂郎中就有幾位,來往看診的人絡繹不絕,機靈的藥童看到進來的三人,忙上前詢問。
姜長盛拿出劉郎中的書信,經藥童引薦,遞給了坐診的趙郎中,接過書信,看過信中內容的趙郎中,一邊詢問姜長業的受傷以及看診經過,一邊帶著三人來到了後堂,讓姜長業躺在小床上,示意姜長業受傷的腿伸直,他輕輕搭手在傷者腿部,以極為輕柔的力度開始觸控,仔細按壓周邊,詢問疼痛情況,又仔細看了輪廓與肌肉的紋理。
稍作思索後,趙郎中肯定的說:“這腿能治,我先給正骨,再外敷藥,夾板固定,按時換藥,不要下地活動,兩月後,基本無礙。”
頓了下,趙郎中看到姜芳霏一行人的穿著,又謹慎開口道:“這看診費用可不低,你們還需商討一下嗎?“語畢,趙郎中便要回避。
姜芳霏忙攔住:“郎中伯伯,您說下大概多少錢?不夠的話,我們再去湊,一定是要給我爹看診的。”
姜長盛接著說道:“趙郎中,我三弟既然能恢復,不必再商討,是必要看診的。”
躺著的姜長業,有心想說太高費用就不看了,但又不想殘疾,心想:算了,再麻煩下大哥吧,日後好起來,掙了銀兩再還回去。
趙郎中看到三人穿著很樸素,又是老友劉郎中介紹來看診的,便有心減少診金,斟酌後,趙郎中開口道:“就收十兩銀子吧,傷者要在這住上三日,等腿部錯位恢復,稍穩固後,便可回家自行敷藥,用夾板穩定。”
姜長盛長舒一口氣,幸好爹給的銀錢足夠用,於是從袖中拿出錢袋,在趙郎中的陪同下,走向前堂掌櫃處,結了診金後,準備接下來的看診事宜。
在經過姜長業哀嚎的洗禮後,趙郎中推開了房門,微笑著對站在門口,擔心不已的姜長盛和姜芳霏說:行了,傷者的腿骨已經復位,後面再配合外敷和固定,便可恢復如初。
姜長盛和姜芳霏總算放下了心,這神經一放鬆,飢餓便來臨。兩人一番商討後,芳霏去買些吃食回來,照顧姜老三,姜長盛前去二弟家報信。
姜小姑和姜錦華在縣城繡坊當學徒,住在繡坊,長子在縣城讀書,借住於老二姜長安家中,姜長安和妻子在縣城打理妻子趙氏父母留下來的雜貨鋪子。隔上一段時間,姜家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