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家村,姜老三猛地連打了三個噴嚏,他一邊揉著鼻子,一邊嘴裡嘀咕:“肯定是我那兩個閨女在唸叨我了。”話音未落,便瞧見門口又來了同村之人,懷裡還抱著個竹筐。
忙對著仍在彎腰整理蔬菜的劉氏高聲喊道::“媳婦,又來人了。”
劉氏直起身來,輕輕捶了捶腰,隨即抬腳往門口走去,邊走邊面帶笑意地高聲招呼道:“二嬸子,您來啦!”
同宗長一輩的大劉氏先將竹筐放下,臉上掛著和藹的笑容應道:“可不是嘛。家裡這茬韭菜和茄子剛熟,一家人哪能吃得完這能多。我就尋思著過來問問你,看你這兒能不能收下?” 言罷,抬手朝竹筐的方向指了指,示意劉氏上前檢視。
劉氏打眼一瞧,竹筐裡的蔬菜鮮嫩水靈,顯然是剛採摘不久。
於是,笑著答道:\"嬸子,我還能不信你不?一看你家蔬菜就種的好,我這就給你過秤。\"說罷,拿起竹筐往姜老三處走去。
大劉氏雙手來回搓動著,緊隨劉氏身旁,不停地誇劉氏養了兩個好女兒,這鋪子才剛開張,就記掛起村中人。
劉氏笑著應承道:“這開鋪子買誰的蔬菜不是買,咱們都住在同一個村裡,理應互相照顧的呀。”說罷,把蔬菜放到盤秤上,示意姜老三看重量。
姜老三看過後,朝著大劉氏說道:“嬸子,咱們韭菜和茄子都是一文錢一斤,這裡一共是四斤,共計四文錢。”話罷,他從錢袋中拿出四個銅板遞給大劉氏。
大劉氏笑著伸手接過,並說道:“行嘞,下次要是有其他成熟的蔬菜,我還往這兒送。你們是不是每兩日收一回菜呀?”
姜老三連忙應道:“沒錯,嬸子。您有成熟的菜儘管帶過來就成。”
聊完這菜的事情,大劉氏視線轉移到姜老三的腿處,關切了一番,接著又與劉氏話了幾句家常,便回了家。
隨後,村裡又有幾個人陸續過來賣菜。一直忙到天色擦黑,這才結束。劉氏抬手擦了擦額頭的汗珠,端起水瓢喝了口水,臉上帶著些許憂慮說道:“也不知道收這麼多菜,鋪子裡能不能用得完。如意走的時候是交代有多少收多少,可你瞧瞧,這都快裝滿一牛車了。”
姜老三笑著安慰道:“咱閨女的手藝你還不清楚嗎?就咱那鋪子的生意肯定好得很,這些菜定能消化掉,不用擔心。再說,今天是第一次收菜,村裡家家戶戶存的菜比較多,等這一茬收完,後面的量就不會這麼大了。”
劉氏思索片刻,遂點頭道:“嗯,你這話確實在理。”說罷,像是突然記起了什麼事情,轉身往門口走去,同時口中說道:“這一下午真是轉眼就過去了, 我得趕緊去石頭家把杉子領回來,這孩子,也不曉得自己回家,真是讓人操心。”
姜老三看著妻子匆忙的背影,無奈地搖了搖頭,內心滿是對自己因腿傷而無法幫忙的自責。隨後,他慢慢起身,一手拄著木棍,藉助其支撐著身體的重量,單腳艱難地蹦躂著,一點點地往裡屋挪動。
話分兩頭,咱們再把視線轉移到縣城鋪面中。老中少三代人,就著綠豆湯,將從外面買來的包子吃下肚腹,然後又一番休憩整頓後,這才總算緩過了些許精氣神兒來。
這精神一旦振作起來,眾人的目光便投向了收銀櫃臺處,芳霏急忙走上前去,抱出錢匣子,將其反扣在桌面上,雙手往上一抬,銀錢瞬間從錢匣子中“嘩啦啦”的流了出來,在桌面上堆成了一座小小的 “銀山”。
眾人心中感嘆,好大一堆,不過銅板居多,待分成四小堆,四人分別數了起來,等都數完後,加在一起,一共是二兩又一百八十文錢,去處食材,調料,燒的木材,硬體資產的折舊等,按照百分之五十的成本計算,淨利潤大概是一兩五錢又九十文,姜老爹和姜長盛對這個利潤已經很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