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小院內,三個老夥計正忙著劈木頭,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著,興致都不太高,眼睛時不時往門口瞅。就在三位老頭眼巴巴盼著的時候,姜長業趕著騾子,帶著媳婦和孩子回來了。
姜里正腿腳最麻利,幾步上前一把拉開院門,滿心期待姜長業能帶回好訊息。姜老爹慢了一步,腳還沒到門口,聲音先傳了過來:“長業啊,你那同窗答應了沒?”
姜長業瞧著兩雙緊盯著自己、滿是期盼的眼睛,沒讓他們失望,說道:“劉賢弟答應來了。我跟他說管午食,這午食就在我家吃,每月給一兩半銀子月俸。”
為啥給這麼多月銀呢?姜長業心裡清楚自家這位好友的本事,要是家裡條件好,能供得起讀書,沒被家庭瑣事拖累,考個舉人那也是不在話下。所以這次拜託劉風收杉子為徒,這一兩半銀子,自家打算出一半。
姜長業把心裡的想法一五一十說了出來。姜老爹聽了,捋著鬍子笑道:“好,好啊。劉賢侄雖然眼下處境艱難,可考取秀才的時候比長盛還早幾年呢。杉子能拜他為師,那是福氣。”
姜里正一開始聽這月俸,心裡還琢磨是不是給多了,等聽了姜長業後面的打算,也就想通了,笑著說:“這事就算成了,晚上我跟大家夥兒唸叨唸叨這事。”
老薑頭腿腳不利索,走得慢些,聽到這事已經定下來了,又說起老話題:“那私塾就定在我那院子吧!”
這事之前就討論過,姜里正和老薑頭為出房租的事兒一直沒個定論。姜老爹怕他倆再爭執起來,就說:“依我看吶,這租子就免了。咱村裡老少爺們每年幫老哥把屋子拾掇拾掇就行。”
兩位老頭覺得這個折中的辦法不錯,都點頭贊成,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傍晚,還是在村裡的打穀場,姜里正把這訊息一公佈,大夥都知道這是好事,頓時熱烈地議論起來。
趙大芳雖說平日裡更疼大兒子些,可一想到廣柱識了幾個字,就能去滷肉鋪當個夥計,如意之前還提過,往後說不定還能有些適合女娃子乾的活兒。她瞧了瞧身旁的小閨女,忍不住開口問道:“我說里正叔啊,這女娃子能進學堂不?”
如意坐在前排,聽到趙大芳這麼問,眼睛一下子亮了,心裡直誇:這趙嬸子可真有見識!
其實,如意之前就跟姜里正提過女娃讀書的事兒,還拿自己和芳霏舉例,說多虧從小長輩教著識字,自己才能從雜書裡琢磨出改良農具、養鵪鶉和種植的法子,芳霏也才有本事打理鋪子。
姜里正聽了如意的話,原本還有些猶豫,這下也堅定了想法。這會兒聽到趙大芳的問話,他連忙招呼大家安靜,說還有事兒沒講完。
姜里正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咱村十歲以下的女娃都能去學堂,男娃呢,十五歲以下都成。不管是男娃還是女娃,一年束脩二百文錢。” 為啥女娃限定十歲以下呢?雖說咱這是鄉下,不太講究那些個男女大防,但男娃女娃在一個課堂上,還是得稍微避著點兒。
姜家村的人一聽這束脩,大多數人都倒吸一口涼氣,一想到送女娃娃讀書要花這麼多錢,更是心疼得厲害。
不過,也有幾家精明的,想到如意和芳霏識字後得了不少好處,一咬牙、一狠心,還是決定送孩子去。
如意跟大夥坐在一起,那些不想送女娃讀書的閒言碎語,自然也鑽進了她耳朵裡。可這會兒她也不打算去勸,畢竟村裡人家大多手頭緊巴巴的,要讓他們心甘情願掏錢送女娃讀書,還得讓他們實實在在看到好處才行。
這事兒也好辦,總歸還是有人願意送女娃讀書的。村中人看到別家女娃有了出息,自是也肯送去。
就說坐在如意旁邊的趙大芳,她摸著姜小春的腦袋問:“娘送你去讀書,你樂意不?以後也能像你如意姐和芳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