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問題來了——諸葛丞相臨終前,卻將數萬大軍交到楊儀的手上,並且親自將丞相印信都交到楊儀的手上,委託他將數萬大軍從曹魏的地盤上安全撤回漢中。
這任務,不可謂不艱鉅。
這信任,不可謂不厚重。
而當時值得臨終託孤的人,其實還很有一些,文的如費禕董允李福等,武的如魏延姜維王平等。
魏延,就不必說了。
但諸葛亮恰恰就選擇了一個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楊儀!
諸葛亮是怎麼想的,大家一開始也都有些懵懂轉向,只是到了現在,姜維費禕他們若還是看不出猜不透,那也太小瞧他們的政治智商了。
培養自己身後接班人的事情,諸葛亮一直都在做。
並且做得不遺餘力。
諸葛亮選擇培養並留給劉禪的這些高層,個頂個的,天才不一定,但都是人才。
只不過都不如諸葛亮一般文武全能罷了。
其實,諸葛亮和劉禪也沒有機會讓他們盡情展示自己的全能之才。
後諸葛亮時代,不可能再有第二個諸葛亮式的人物存在,這一點,高層們心知肚明,包括劉禪,也包括諸葛亮本人。
所以,現在的尚書令蔣琬和兵部尚書費禕分別做著當初諸葛丞相職能的一部分,卻配合得相得益彰,一點被皇帝冷落了的意思也沒有。
這就是頂級高層人物的頂級政治智商。
話題回到楊儀這裡。
楊儀完美地完成了諸葛亮交付的任務,一點差錯都沒有出現,整個軍隊也都顯得異常配合,聽從他的指揮排程。
甚至那該死的反骨仔魏延,也根本沒有機會走到楊儀的馬前,就已經被馬岱將軍一刀梟首。
這是何等的功績!
這是何等霸道的功績!
回到成都後,按照規矩,楊儀將丞相印信都交了上去,然後,蜀漢帝國高層的核心任務是辦理諸葛亮丞相的喪事。
其他的一切,都為此事讓路。
楊儀很能理解這一切。
畢竟,死者為大嘛。
況且,楊儀對於諸葛丞相,也抱著極大的悲傷和懷念之情的。
他想著,也許,等一切塵埃落定後,這印信就會被皇帝親手遞到自己的手裡,然後,蜀漢政壇就將正式進入楊儀時代。
他甚至已經默默規劃了許久,關於楊儀時代的蜀漢,該如何如何……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自然是那個桎梏了蜀漢多少年的老話題——北伐。
是否繼續北伐,在於目前的蜀漢來說,既是一個政治話題,更是一個民生話題。
不北伐,等於全盤否定前丞相諸葛亮的政治路線,這一點,自己是否能夠承受。
繼續北伐,不說國家民生艱難了,單單由誰去執掌軍隊,就很是讓楊儀頭疼不已。
因為,楊儀自己不善帶兵。
,!
久未治軍,是楊儀政治生涯的第一大短板!
軍隊交給吳懿?
目前來看,吳懿已經是軍中無論爵位,還是權位,都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人。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的一個權宜之舉罷了。
蜀漢自詡續大漢正統,則終大漢王朝好幾百年,最大的弊病是什麼?還不就是外戚專權,和宦官干政?
現在的蜀漢,宦官干政,是一點跡象也無。
但吳懿是誰?
那是妥妥的外戚啊!
蜀漢,怎麼可能讓外戚再次挺立潮頭?軍中,爵位最高的,看似是吳懿,車騎將軍,但這個車騎將軍,身邊有一個左監軍姜維,下面還有一個漢中太守王平,所以,真正落在吳懿手裡的軍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