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權利面前良知值幾個錢,不是每個人都有高尚道德的,為了權利多少人連親人都能犧牲,何況是君臣關係。
但他同樣明白提高武臣身份後也不是沒危險,漢朝的刺史成了州牧,帶來就是大漢滅亡。
大唐的文武勢均力敵,最後衰敗於藩鎮之亂,大宋以文制武,的確從未有成規模的造反,但大宋誰都能欺負一下。
明朝正是鑑於這些,才在開國時設定了武勳,文武分開,可打天下跟守天下是不同的,以文治國的確是正確的道路,只是這其中的度極難把握。
大明的文臣日漸凌駕於武臣不是沒有原因的,從朱元璋死後就開始的靖難之戰,說白了也是武勳不滿朱允炆才造成的。
不是掌握正統的朱允炆打不過朱棣,而是那時候的武勳不支援朱允炆,幾乎都選擇了出工不出力。
而後的英宗復辟,奪門之變同樣有武勳的影子,士卒是哪裡來的,為何能進入紫禁城,這裡面沒有武勳在支援,傻子才相信。
因此武臣權利太大也是很危險的事,朱厚照也很頭疼,現在陳垚遞給他一條控制邊軍的策略,他自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朱厚照自己就是將才,對於行軍打仗他比大部分人都熟悉,甚至現在大明的大部分武勳都不如他。
戰爭最重要是後勤,這一點他門清,以前只是沒想到開中法還有這作用,現在被提醒,他醒悟了,為何祖宗要用這笨辦法。
“朕決定了,之前那旨意不改,兵部還權給五軍都督府,現在再加一條,那就是恢復開中法。”
“皇上聖明!”
陳垚逮住機會,率先拍馬屁,高聲叫著然後示意勳貴們快跟上。
王瓊嘆了口氣道:“開中法的確是制約邊將的良策,可同樣是滋生貪腐的溫床呀!”
陳垚看向他,這會沒有頂嘴反駁,而是鄭重的拱手一禮道:“王本兵所言極是!但任何事情都要權衡利弊,弊大於利則止,利大於弊則行,這才是正理。”
王瓊意外的看向他,心說這混小子怎麼轉性了,不冷嘲熱諷自己了?
陳垚像是讀懂他眼神一樣,嘿嘿一笑,撓撓頭道:“晚輩起先無禮是為了家國大事,論起私誼,晚輩還要感謝王大人。”
:()大明萬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