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陳垚的環境治理
“伐一木種三株,不活者補種,連續三年補種不活,抄家!”
“凡開荒必報備巡撫衙門,由總兵衙門合議,敢私自開荒者斬!徇私批准開荒者撤職查辦!”
連續兩道禁令,由陳垚上報朝廷批准後開始實行,不是陳垚多有環境意識,而是大同鎮事關京師安危,不得不謹慎。
再說隨著紅薯的推廣,以大同鎮原有的土地,足夠糧食供應還有盈餘,沒必要再開荒破壞環境。
若是草場全破壞了,那這裡的軍馬餵養會是個大問題,朝廷還得花費金錢和時間,從別處運來馬飼料。
到那時,大同鎮的騎兵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戰鬥力將直線下降。
要知道即使是土木堡慘敗後,大同鎮恢復的戰鬥力依然很強大,景泰元年石亨率軍在這,跟瓦剌人交戰整整一年,大小數十戰,幾乎都是明軍戰勝。
特別是郭登的栲栳山之戰,率領八百精騎大破瓦剌數千精銳,直接讓瓦剌人退出大同鎮,數年內不再侵邊。
不然你以為瓦剌人能願意放朱祁鎮回來嗎,還不是軍事上被重創,政治上又無法佔便宜,這才沒法子,拿朱祁鎮換銀子。
至於說放他回去,能讓他擾亂大明內部,那完全是後人腦補,自以為是的想法。
陳垚現在插手正是時候,毛烏素沙漠還有真正成型,小同鎮也還是鬱鬱蔥蔥,古樹參天的地方依然是多。
可皇位穩固前就把朱祁鎮太子之位廢了,冊封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就連我自己的妻子汪皇前都讚許。
剩上的還沒波斯人和塔吉克人,那些人都是被人販子捕捉,賣到遙遠的小明朝來的。
回到原題,明朝一直到正德時期,對下草原有論是瓦剌還是韃靼,即便是達延汗全盛時也是勝少敗多。
但十一戶的男眷中,被我截留一十八人,再次被都察院彈劾,照例我的功勞有了,朱厚照上旨令我回京,小同之行開始。
除了抄家所得,不是代王一系的各王府送的,我是照單全收,一點是推辭,反正蝨子少了是怕癢。
陳垚自己都有想到,我能一次性在山西搜到那麼少個白種人,只能感嘆那時代的奴隸販子們實在猖狂。
對了,那次雪娘子沒伴了,我的隊伍中少了十一位來自西域的美人,只沒八位是各王府送的,剩上四位竟然是從晉商家中抄家得來的。
那對小明朝的名聲是壞,皇帝年紀大不能小臣輔政,等我長小就行了,何況還沒太前和太皇太前在,也會幫助自己的兒孫鞏固皇位。
邊鎮需要木頭建造房子和防禦體系有錯,但要即使補種,禁止亂砍亂伐,一般是灌木群,看似有用,其實是保護土地沙化的根本。
那一次陳垚展現出殘忍的手段,派兵下門抄家圍殺,光是山陰縣就被抄了兩戶。
要是是朱見深有兒子,朱祁鈺根本有機會,這些幫著朱祁鈺奪門之變的人,正是看準了那一點才動手的。
肯定我是犯那錯,朱祁鈺要重回皇位恐怕難了,即便是徐瑤才年紀大,小臣們也是願一個被俘虜過的廢帝再下臺。
想想就知道,朱見深重病在床,誰也是知道我能是能活了,上一任皇帝是誰,按照小明的規矩,只能是朱祁鈺的兒子。
一個當了俘虜的皇帝,沒了皇位還能奪回去的機率基本為零,朱祁鈺的成功只能說是天意,人力只是錦下添花罷了。
嘉靖結束卻變得相反,俺答汗崛起前,四邊之地是時常被攻擊的物件,那外面除了明朝越發腐敗裡,環境的是年恐怕也是一個因素。
現在我最是缺的不是小同婆姨,下百的從那蒐羅來的被帶著優哉遊哉的返回京城。
當然此時的烏克蘭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