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家家種桑養蠶織綢。用來種田的土地,不足一半。也因此,每年葉縣都要大批次從外縣買糧。
巧得很,葉縣裡的四家糧鋪,湯家糧鋪就有兩家,佔了一半。也可見,湯家是南陽郡裡最大的糧商。
太平糧倉裡的糧食,當然也都是從外買來的。
葉縣的縣令姓崔,今年才二十六歲。這個年齡就做到一縣正堂官,委實難得。這位崔縣令,出身清河崔氏,是大族子弟,自少讀書,二十二歲中舉,二十三歲中進士。可謂是少年英才了。
吏部選官的時候,崔縣令本有機會留在六部,不過,他自己不願在京城,自請外放。朝中有人撐腰打點,崔縣令便來了南陽郡最富裕的葉縣。事實上,不僅是在南陽郡,就是放眼整個大梁,葉縣也是排在前十的富縣。
姜韶華親自看過糧倉後,很是滿意。
便是聞主簿,也忍不住讚道:“臣看了酈縣宛縣西鄂縣的太平糧倉,都不及葉縣。”
便是博望縣的糧倉,屯的也是陳年舊糧。唯有葉縣這裡的糧倉,竟都是上等的新糧。
葉縣百姓富裕,縣衙戶房也不缺銀子。崔縣令年輕有為,還沒沾染上官場貪墨惡習,治理民政十分盡心,買糧也捨得花銀子。
姜韶華含笑讚道:“崔縣令當差確實盡心。”
年輕有為相貌端正的崔縣令,忙拱手應道:“臣謝過郡主盛讚!自從接到王府公文,臣便已令工房選定了建新糧倉的地址。材料已陸續備齊,過幾日就能開工了。”
姜韶華隨口笑問:“葉縣家家都種桑養蠶,怕是徵召不齊人手。崔縣令打算怎麼辦?”
崔縣令昂然答道:“臣沒打算徵民役,臣已令工房去外縣尋壯丁,肯來葉縣做工的,給雙倍的工錢。”
狗大戶!
就連聞主簿,都忍不住有些羨慕。
陳長史捋須一笑:“既然縣衙有銀子,出銀子僱工也好。如此,便不影響百姓民生了。”
崔縣令心裡自得,面上還算沉穩,拱手應是。
姜韶華也是一笑。
有這般政績,得意些也是難免。
“啟稟郡主,”陳瑾瑜做了舍人後,便自動接了傳信稟報的差事:“縣衙那邊傳了訊息來,楊審理和盧郡馬等人已經到縣衙了。”
姜韶華眸光一閃,淡淡道:“本郡主知道了,巡完糧倉再回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