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姜韶華領著眾臣去了比陽馬場。
比陽縣城裡的耕田只佔了不到一半,大片土地被圈起做了馬場。這二十多年間,馬場陸陸續續地修整,進了馬場,一眼看去是無邊無際的草場,還有高矮不等品種不一的良馬。數十名馬奴在一旁照看小馬駒。
這樣的盛景,令人震撼。
一眾親衛,眼都快放光了。
便連宋淵,也是精神一振,難得主動張口笑道:“打眼一看,還以為到了關外草原。”
孟大山也驚歎不已:“末將上一次來,還是五年前隨王爺來巡馬場的時候。幾年沒來,馬場裡的駿馬更多了。”
至於陳瑾瑜,早已目眩神迷,眼睛都快不夠用了。
姜韶華輕笑一聲:“馬場有這等規模氣候,馬縣令功不可沒。”
一句話,便令馬舍人挺直了腰桿。
馬家暗中攬財是事實。不過,馬家人開馬場養馬半點沒含糊過。一匹馬自出世到養成,約莫要耗費三到五年之功。比陽馬場每年能有五百匹左右長成的優良戰馬送入軍營,這個數字足以令馬家自傲。
姜韶華笑著轉頭問道:“馬舍人,現在馬場裡一共有多少馬?”
馬耀宗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答道:“馬場裡每年都有八九百匹小馬駒出生,養個四五年,便能當用了。個小力弱的馬,會被賣外別處,力壯的駿馬才會送去王府。具體數字無法算清,大概數字是有的,約莫在四千匹馬左右。”
真實的數字,當然會再多一些。
不過,姜韶華深諳水清無魚的道理。馬家人每年能養出五百匹優良戰馬,就是大功一件。其餘都是細枝末節。
“本郡主準備擴充親衛營,”姜韶華笑道:“從今年起,養馬的規模得再大一些。”
馬耀宗略有些為難,低聲道:“不瞞郡主,養馬需要草場和草料,以馬場現在的規模,能養四千匹馬已經是極限。想再多養馬,首先就要擴充馬場。比陽的百姓,耕田已經比別的縣城少了一半,再佔耕田,只怕百姓們會義憤鬧事。”
姜韶華早有思慮,不疾不徐地說道:“比陽縣的田賦是其餘縣百姓的一半,以後要擴充馬場,便不收田稅了。還要根據每一家人口多少,貼補一些糧食。不論如何,要保證百姓們有衣可穿有糧裹腹。”
馬耀宗頭皮有些發麻。
不收田稅,貼補糧食。郡主說笑間提出的兩樁,都不是小事。到最後,十之八九又要馬家割肉放血……
只是,祖父有過交代,不管郡主說什麼,一律先應下。
馬耀宗不得不硬著頭皮應了一聲是。
“你不必緊張。”姜韶華看著馬舍人有些僵硬的表情,不由得失笑:“這麼一樁大事,本郡主不會一言而決,等回去之後召你祖父前來商議。得商定出具體的策略和辦法來。也不會都要馬家或牙行來割肉貼補,馬舍人且放寬心。”
馬耀宗尷尬極了,呵呵陪笑。
說到底,他也只是個十五歲的少年郎,平日跟在祖父身邊當差跑腿辦事,人人敬著捧著,事事順當。何曾有過眼下這般尷尬光景。
陳瑾瑜看在眼裡,頗覺好笑,隨手遞了一個乾淨的帕子過去:“馬舍人滿頭都是汗,擦一擦吧!”
馬耀宗紅著臉道謝,接了帕子捨不得用,用袖子抹了汗,將那一方繡著幾片翠綠竹葉的帕子收了起來。
陳瑾瑜沒有多想,轉頭對姜韶華笑道:“郡主,我們走近去瞧瞧。”
姜韶華欣然點頭,領著眾人上前,仔細地一匹一匹看過去。有一匹淘氣的白色小馬駒跑過來,這馬駒只到姜韶華腰腹處,一雙溼漉漉的大眼可愛極了。
姜韶華笑眯眯地摸了摸小馬駒。
一旁的馬奴,忙捧了一把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