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地位解放出來,可以有效監督整個診療過程,可以積極參與診療決策的制定,也可以很容易發現診療過程中的錯失而保護自己。然而,網路時代對於普遍病人而言,最大挑戰來源於病人需要對這些知識進行評估,病人需要有辨別真假資訊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在網路時代,造成病人與醫生最大的不公平將不再是對醫學知識擁有的數量差別,而是對擁有醫學知識的利用能力,醫生因為具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可以很好地評估、整理、運用這些醫學知識,而病人卻很難做到,於是就又重新產生新的不平等。
對網路上的醫學知識進行評估對普通病人而言是很困難的事,但接受錯誤的知識比起不了解相關知識更糟糕。一般而言,評估網路上的醫學知識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 所獲知識的來源。很顯然,從醫學類專業期刊或醫學教材上得到知識遠比在一般報紙上得到資訊更為可靠,從醫學類專業網站,如“丁香園”,獲得的醫學資訊的可靠性也遠比娛樂性網站所提供的資訊高。在網路上,出自於醫學類專業期刊,特別是以中華兩字起頭的專業期刊的資訊較為可靠,如《中華內科》《中華骨科》《中華普外科》《中華神經內科》等等,這些就是所謂的“中華牌”雜誌,這些雜誌一般代表了我國醫學類期刊的最高水平,這些期刊上刊登的文章也經常可以在搜尋網站上找到部分摘要甚至全文。另外,一些非營利的國家衛生網站或民間網站上得到的資訊也較有可信度,相反,一些以藥品宣傳或醫院廣告性質的資訊則可信度很低,儘量不要相信。
4更高層次醫患交流:參與決策(4)
● 所獲知識的質量。評估所獲知識的質量是很困難的事,即使是專業醫生也經常被虛假的資訊所迷惑。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的“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執著地追問我們所習以為常的那些治療方法是否客觀有效。它對所有知識的判定堅定地不再相信是否是由某一個專家所言,而奉信的是嚴謹的檢驗。循證醫學把醫學知識按臨床研究的證據、質量和可靠程度分為五級,一級可靠性最高,依次降低,五級可靠性最低。
一級:經過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的系統性評述。
二級:單個的樣本量足夠的隨機對照實驗結果。
三級:設有對照組但未按隨機方法分組的實驗結果。
四級:無對照的病例觀察。
五級:專家意見。
● 所獲知識的適應性。或許我們可以透過網路找到最高質量的臨床知識,然而,並非所有的醫學知識都對自己適用。這個適應性既有個人的自身因素,如身體條件、經濟狀況,還跟所在地醫療條件的發展,甚至是國家的政策相關。比如,對於患有嚴重骨性關節炎的病人,所有證據表明,雙膝關節置換手術可能會有良好的效果,但這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病人,這既要考慮到個體的身體條件,對運動的要求,家裡的經濟承受能力,還應該考慮到當地的醫療技術力量,甚至是當地對這類手術的態度,如是否列入醫保範圍等。
醫學知識的普及是病人權利運動的最終解決途徑,也是病人自我保護最強大的武器。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使得醫生階層壟斷醫學知識越來越難,民眾甚至可以擁有比醫生更多的醫學知識,因為普通病人只需關注與自己疾病相關的知識,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在醫學的一個極小範圍內無限深入瞭解。資訊化時代甚至可能會讓醫生的工作職責完全改變,由現在的治療指導者和命令者變為醫學資訊的提供者和整理者。
醫學知識的普及最終會改變醫患之間的不平等關係,但這種改變同時也需要社會提供必要的幫助。如在英國,已經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