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官,迎來送往是很重要的。
既然霍善約的是第二天一起去吃鴨,潘季馴頭一天便去應酬別的同僚。他這次起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同僚們的極力舉薦,現在順利回到北京都察院,潘季馴便得做東宴請一下同僚。
人在其中,誰都不能免俗。
明朝官場上的那點事情,潘季馴沒給霍善講,只派家僕陪著他出門遛彎。
霍善對明代官場的情況也不甚關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難題。
他去過很多皇朝了,這些皇朝有宦官為患的,有武將作亂的,有文官禍國的,也有昏君當道的,有志者往往堵了這頭那頭又出事。
誰都沒法保證由自己上場便能保證千八百年的太平。
治理個黃河尚且沒法保證它不再氾濫成災,何況是治理那麼大一個國家?
霍善已經不是三歲大了,他三歲的時候聽到什麼新鮮事物就迫不及待給霍去病他們講,問他們能不能把這麼好的東西弄過來。現在他已經知曉即便在明代這邊學到點什麼治國妙策,搬到大漢那邊去也不一定適用。
既然如此,他還是隻需要開開心心吃喝玩樂就好,那些複雜的事情還是留給大人操心去吧!
霍善領著兩個潘季馴指派給他的家僕,大搖大擺地北京城中溜達。
萬曆年間許多管控都寬鬆了不少,街上商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
街上偶爾能看到賣書的書坊,裡頭的書籍琳琅滿目,寫什麼的都有,霍善看見後也不急著去找掛靠的醫館了,跑進去看看這本、看看那本,覺得都挺新鮮。
明代人的造紙業、印刷業都十分興盛,造就了長篇章回體小說的興起,發展到萬曆這會兒都已經開始比拼裝幀了。霍善在別人的書鋪裡轉悠了一圈,還給李世民他們傳送了《隋唐野史》《秦王逸史》之類的野史封面。
李世民:「?」
嬴·曾經當過秦王·政:「警覺jpg」
嬴·曾經當過秦王·政:「這秦王指的是誰?」
霍善興致勃勃給開啟《秦王逸史》替他們驗證了一下,開局就是“李公子晉陽興義兵”。
很顯然,李世民激發了明代小說寫手蓬勃的創作欲!
嬴政:「那沒事了。」
李世民:「……」
真是豈有此理!
這些明朝人禮貌嗎!
霍善在街上玩耍半日,還與兩家僕一起在外頭吃了最近在北京城火起來的玉米麵鵝油蒸餅。
之所以說是最近才火的,那當然是它用上了漂洋過來而來的玉米麵。在此之前,玉米還沒有傳到北京來呢!
霍善只吃過新鮮的玉米以及玉米糊糊粥,還沒試過這種玉米麵和小麥面混上鵝油做出來的蒸餅,不由巴巴地立在餅攤前看著人家攤主忙活。
蒸餅一出鍋,攤主就利落地幫他切分好,用油紙袋一裝,笑呵呵地遞了過來。
那蒸餅上撒著些許
細鹽和花椒麵,一口咬下去不僅喧軟油潤,口感還十分豐富。霍善在邊上吃了一份,覺得還沒飽,又要了一份給吃了個精光,才心滿意足地前往剛才遛彎時選定的目的地。
那是家李時珍在北京當院判時帶他去過的醫館。
哪怕相隔了二三十年,這醫館也還頑強地開著。只是那坐堂的醫家是沒見過霍善的,也不知道霍善曾經見過他年輕時候的模樣。
倒是霍善進去的時候“呀”地驚呼了一聲,好奇地打量著對方鬢邊的白髮。
那老大夫已經上了年紀,又是整日與患者打交道的,性情便添了幾分慈和。他瞧見個約莫七八歲大的小孩兒一臉驚奇地看著自己,便和氣地問道:“你是有什麼事嗎?莫不是家裡人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