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境一般的地方,依然是要吃飯的,書院裡從夫子到黃牛都是一幫吃貨,我就喜歡讓那幅完美的油畫上塗些生活的色彩,還要塗滿。
前面就講過,我不會寫莊嚴神聖的東西,比如成神,煙男的風月成神足夠牛逼,我現在做不到更牛逼,當然就不會去觸碰這一塊。所以在泗水畔,只給了桑桑極短的畫面,便不再多寫,而是開始寫相反的那段旅程。
我想寫的是由神成人的過程。
在泗水之前,夫子帶著寧缺和桑桑週遊世間,去看那些最美的風景,吃最好的食物,過最有趣的日子,最後在雪海畔讓他們成親洞房。
就是飲食男女四字。
那是夫子的手段。寧缺帶著桑桑覽遍紅塵,帶著她去見俗世的父母與故人,是這個手段的延續。
最終,這對師徒成功了。
昊天變成了人。
將夜這個故事,其實從那一刻開始,就已經確定了勝負或者說結局。
一碗麵條,也可以改變世界。
生活,永遠最強大。
八 渭城
關於寧缺的爭論,主要出現在後半段,他帶著桑桑與世界為敵,殺了很多虔誠而無辜的民眾,以及草原那段之後,引發過一些負面意見。
我一直覺得這沒有討論的必要,對寧缺有負面意見沒有任何問題,因為他做的那些事情,對於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來說,當然是一種極大的危險,把他罵成渣也行,因為我們不是桑桑,不是渭城裡的人,也沒在書院學習過。
但有讀者懷疑他這樣做的合理性,覺得他性格改變了,這我要做一些說明,事實上他從來沒有改變過,他從來都不是一個好人,如果從道德上進行判斷,他雙手一直染著鮮血,好在何處?
寧缺自己說過,大師兄是仁人,二師兄是志士,而他絕對不是個仁人志士。
我沒有正面寫過渭城之前他和桑桑的生活,因為將夜的時間軸是從離開渭城開始的,在那之前,他已經殺過很多人,做過很多惡事,他會搜刮死者的財產,他甚至還吃過人肉。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他吃過什麼,也肯定還記得他殺的第一個人第二個人是誰,他和慶餘年裡的範閒不同,他更清醒,也更無奈,他是被推動著開始做那些他自己也不見得會認可的事情,所以他一直覺得自己握著刀時的手是濕的,是粘乎乎的,上面滿是將要凝的血,直到在東城復仇時還是如此,直到殺死夏侯之後,才解脫了些許。
我想寫這樣的寧缺,是因為我認為人類能夠活下來,是需要獸性的,當然,人類如果想要活的更好,必然不能僅限於此,所以他會變化。
最開始時他只是想要活著,揀到桑桑後,他便想和桑桑一起活著,在渭城得到了愛,於是他便想和渭城一起活著,在長安進了書院,他便想與同門們一起活著,直到在帝國南疆,遇到那名叫楊二喜的普通漆匠,他才有了和唐國一起愉快地生活下去的強烈願望。
夫子曾經說過,大師兄愛這個世界,所以很難弄清楚最愛誰,寧缺只有桑桑一人,根本不愛這個世界,這個判斷是準確的,只是他老人家當時沒有談到寧缺後面發生的這些變化。
愛從來不是單方面的東西,必須彼此呼應,你得愛我我才愛你,或者我先愛你你再來愛我也行,但其間必然要建立某種聯絡。總單方面去愛或者不問來由一直單方面愛著,那多自虐?
寧缺本來極有可能成為文藝小說裡常見的沒愛的孩子,變態的孩子,從小看的死亡、經歷的死亡太多,確實容易把一個優秀的青少年宮少年培養成他這樣的冷血傢伙,好在他還是遇到了一些愛。
她愛他,他愛她,所以可以背著她對抗整個世界,渭城愛他,他愛渭城,毀滅渭城的世界,自然也會被他所毀滅,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