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虢王江王滕王之前的罪狀被朝廷一條條公諸於天下,公文貼遍各地的時候,大街小巷陷入了一片憤慨的狂潮中。民眾原本喜歡發牢騷,難得朝廷允許大家發牢騷,這呼聲頓時一浪高過一浪。
那樣豬狗不如的東西,怎麼還配享盡尊榮!
第七百二十四章 殺不了你就關你一輩子
皇族就算是豬狗不如也是不能亂殺的。
大唐立國以來,雖說這皇族的名聲就沒好到哪裡去,但真正被處死或是流放或是奪爵的,也就只有謀逆的那幾個。甚至在當初處置謀逆的漢王李元昌時,太宗皇帝甚至還表示既為兄弟心有不忍,直到群臣一而再再而三地固請方才下詔處死李元昌。
每當看到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李賢就會不無惡意地想到——想當初他那位便宜祖父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中殺兄誅弟逼父退位的那種狠辣,究竟跑到什麼地方去了?當然,用更冠冕堂皇的話來說,這屬於帝王必須顯示的仁慈,李世民連太子都一下子廢了,對於他那個敢謀反的弟弟絕對是恨不得一腳踹死,只是沒奈何方才表現出這假惺惺罷了。
反正有那麼多熟讀唐律的大臣,不愁辦不到想辦的事。
而這一次雖然不是大逆之罪,但因為那十幾位王公的行為實在太惡劣,在朝堂上激起了公憤。尤其是當那位鼻青臉腫的御史出現時,朝官們一片譁然,紛紛憤慨地表示一定要懲處兇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云云,尤其是不少低品官員的反響最熱烈。
現在那群王公敢闖入一個監察御史的家中肆意打砸,誰知道將來若是自己惹上了這幾個王公,人家就不會這麼幹?於是,同仇敵愾的風頭一起,那就再也止不住了,甚至有人以頭碰地痛哭流涕地表示,不懲治惡王,無以謝天下。
民間本就已經議論得沸沸揚揚。這朝堂上的說法不知道什麼時候流傳了出去,於是。惡王就成了專有名詞,無數人都在那邊信誓旦旦地說,那些惡王作惡多端,朝廷這次一定會除之而後快。更有甚者則是悄悄地說,只怕這次倒黴的不單單是那些惡王。其他皇族宗室也會一體倒黴。
然而,大唐的金吾衛不是吃素的,但凡在說話地時候夾帶上這些私貨的,基本上第二天就被抓到了洛陽縣衙報到。而由於這個緣故。洛陽縣衙地大板子這些天是敲得噼啪響。裡頭鬼哭狼嚎的聲音就沒有斷過。自然,在這麼嚴密的監控下,那些散佈謠言的源頭也被一個個挖了出來,扣上了一頂頂圖謀不軌的帽子。
而霍王李元軌則是最最安分守己地一個,他一沒有抱怨,二沒有串聯,一幅完完全全不關心的模樣。當然,由於他是除了韓王之外,目前皇族中第二年長且輩分大的。所以上門求助說情的不在少數。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接待,但人家在那裡哭訴地時候他卻往往不到一刻鐘就會打瞌睡,最後醒來地時候便誠懇地道歉說,人老了不行了諸如此類云云。久而久之,這霍王老而昏庸的訊息不脛而走。他這門庭頓時冷清了下來。李元軌對此卻不慍不惱。吩咐緊閉大門,自己則是優哉遊哉地調教孫兒孫女。閒來無事的時候讀讀書,別提多麼愜意,彷彿外頭有再多的事也和他不相干。
他和韓王不同,武惠娘那件事他只不過是轉了個手,其他的他一概沒有插手,即使韓王告發那又怎麼樣,難道還能憑藉這個治罪?再說了,倘若當初的事情披露出來,對太上皇李治,對武后,哪怕是對整個皇族都不是什麼好聽的,他就不信李賢會做出那樣的蠢事。
當年他對武后竊居後位相當不滿,心中還記得當初兄長太宗對自己的期許,自以為應當挺身而出,所以方才策劃了那麼一場戲。如今看來,他那時候真是愚蠢地到家了。他那侄兒李治從來都是三心二意地人,偏偏對武后視若珍寶,他就算做再多的事情也沒用。賢王的名頭,丟在皇家紛爭這渾水裡頭,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