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道從西面來進攻薊州還不如直接進攻宣府進長城。既然是這種情況我認為在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等處防守的兵力不應該超過五千人,最多三千足矣。”
盧象升還沒有說什麼王化貞先急了,他說:“現在一萬人尚嫌不足,怎麼會只要三千人呢?我還向倪大人求助讓他多造新型大炮添置在各要塞,長城夠結實上面的大炮不需要小型化。”
張祥安說:“王大人要添置大炮是對的,但最好只擺放在幾個關鍵關口,長城的真正作用並不是在上面炮擊外面的敵人,它最大的價值在於示警。而大炮的前面最好是平地而不應該是山地,大炮的威力在於向人叢中發射讓人畏懼不敢集中兵力衝鋒,你想一想看敵人真要漫山遍野從這裡進攻你幾門炮起什麼作用?真要殲敵是得到警報後讓士兵佔據有利地形用弓箭和長矛殺敵。再說你把那麼多人放在長城上風吹雨淋將士們也會有意見。”
王化貞說:“那你的意思是長城上只派少量兵監視,其他人都駐守在各關的下面?萬一敵人翻過長城又怎麼辦?”
張祥安說:“就算敵人翻過長城也沒有多大關係,因為翻過來的兵不具備威脅,他們只有奪取關口放進大量騎兵才有戰鬥力,所以我認為只在長城上派少量士兵警戒就是,其他人守住幾個主要關口就可以,幾個關口幾千兵足夠了。”
盧象升這時候說:“真要這樣我回去就可以把薊州的防務移交給王大人,只不知張大人認為我的野戰部隊應該在哪裡?又需要多少人來組成?”
張祥安說:“所謂野戰部隊就不是用來防守的部隊,應該是來去如風的騎兵部隊,就像孫子兵法中說的那樣要做到‘其疾如風侵掠如火’,在快速移動中偵察敵情並消滅敵人。當然我們現在的條件還不具備跟女真人正面硬拼,應該在敵人進攻時配合我防守力量對敵人進行雙重打擊。我認為盧總兵應該有兩萬人,把山海關那一萬騎兵拉出來擇優選用,不夠的人從其他部隊裡增補,同時從喀喇沁人中選出一萬人來給你指揮。”
孫承宗聽了點頭說:“喀喇沁人安置在遼西,從他們中抽一萬精壯到薊州算是把他們分開,既是利用也是防備。既然是與防守部隊配合進行雙重打擊,是不是應該把盧象升的人馬放在大寧?”
張祥安說:“正是這樣,我想把祖大壽的三萬水師陸戰營拉一半到大寧去,一萬五千人在城上堅守,盧總兵的兩萬騎兵與之配合形成雙重戰鬥力。等倪大人那裡把大炮小型化後可以放在左良玉的車炮營裡,這樣一來就形成三重戰力,防守時固定火炮、固定城牆、移動車營形成三重防護,進攻時移動火炮、突擊騎兵形成雙重打擊,女真人應該佔不了一點便宜。”
張祥和安剛說完就見一個錦衣衛進來喊道:“皇上駕到!”
孫承宗等人一聽急忙起身出外迎接,只見天啟帶了幾個侍衛走了進來,孫承宗躬身問道:“皇上怎麼親自來了?”
天啟說:“聽說你們正在商議佈置兵力,朕沒事就過來聽一聽,大家都坐下繼續說吧。”說完就率先向裡面走。
等天啟和大家都坐下後孫承宗說:“皇上說要讓明軍在草原上站穩腳跟,並要求讓軍務院拿個規劃出來,臣想這是軍參處的職責範圍就讓他們出建議。開始軍參處兩位正在說他們的規劃,小張大人正在說到要攻防結合,進攻時要疾如風侵掠如火,我們都在聽他和陳奇瑜有什麼好建議。”
天啟點頭說:“說了進攻該說防守了,張大人覺得防守在哪裡才能夠不動如山呢?”
張祥安說:“皇上明鑑,《孫子兵法》中說過‘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等用兵要略,但我大明計程車兵戰鬥力很弱,暫時做不到攻防行緩都指揮自如,所以臣想到分兵各練各精一樣,到時候配合起來也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