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頁

在北方,涮肉火鍋更為流行和方便,只要選好部位,剔除筋腱,稍作整形,置放冰箱或室外凍硬,用快刀切成薄肉片,即可食用了。湯料有大白菜的心和葉以及細粉絲就很不錯,再講究一點,可放些蝦米、紫菜、冬菜、香菇等,味道當然更好了。吃時照例燒湯,湯滾下肉,肉變色(由紅變白)即可夾出放在調味小碗內食用。肉吃的差不多該上飯時,把白菜葉和粉絲下到湯內,吃飯就菜喝湯,潔利爽口,更饒情趣。

涮肉通常多用羊肉,住在北京和東北的滿族人,除涮羊肉外,更講究吃白肉(豬肉)火鍋。把一大塊一大塊的豬肉洗淨,先用白水煮到半熟撈出,晾涼後切成薄片。湯鍋裡放入切成細絲的酸菜和粉絲。鮮湯涮白肉,肥而不膩,別有一番風味。

家庭吃火鍋可繁可簡。但原料一定要精選。特別是羊肉,最好是大、小三岔和後腿。大三岔肥,後腿瘦,小三岔肥瘦相當,調味佐料也很重要,好醬油、芝麻醬、腐乳、韭菜花斷不可少,老陳醋、糖蒜和香菜也須齊備。

火鍋在我國早已流行。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有文字記載,十七世紀中,火鍋食品更成為清宮冬令佳餚,在清宮的膳單上,&ldo;野兔火鍋&rdo;、&ldo;羊肉片火鍋&rdo;列為眾餚之首。嘉慶年間,清宮大擺&ldo;千叟宴&rdo;,所用火鍋竟達一千五百五十個之多。乾隆年間,火鍋盛行南北兩京。北京涮肉火鍋花樣不斷翻新,相繼出現了&ldo;什錦鍋&rdo;、&ldo;白肉鍋&rdo;、&ldo;菊花魚鍋&rdo;、&ldo;共和式火鍋&rdo;等等。

第87章 金華火腿

說起浙江金華地區湯家村的風腿是遠近聞名的,但要說湯家村製作風腿開始於哪個朝代。可誰也說不清。只聽說那時湯家村,每家都養豬,因為生活苦,人食的飯都很差,豬食就更不用說了,盡吃些野草野菜,養上年把的豬才七十來斤。到了年底,就把豬殺了過年。老百姓除新年頭上吃一點外,把餘下的掛在屋內風乾。

湯家村窮僻山村,離城七十里,進城似上天。湯家村的人,長年累月都在深山中度日。村上,有個叫湯七的小後生,每年乘早春山溪水滿時,用竹排把山貨運到城裡去賣。又從城裡買些布、鹽等貨物回來,很受村裡人的喜歡。有一年早春,山溪水滿,湯七準備進城。他心想:這次帶點什麼山貨進城呢?他忽然想起城裡出賣的那些燻腿不但少,燻得又黑,一點也不好看。就打定主意,帶些燻腿進城去試試。

第二天,湯七帶著各家火腿進城去了。一到城裡,大家看到湯七的燻腿,醃得淡,而且又是前夾肥肉,再加燻得又燥,顏色也不像城裡的燻腿那樣黑,都很喜歡,不多時便搶購一空。城裡人稱它為&ldo;淡燻&rdo;,並要湯七下次多運些來。湯七回村後,把情況和鄉親們一說,個個喜出望外。一面商量專門熏製前夾腿肉賣的行當,一面選湯七等幾個小後生專跑城裡,推銷燻前夾腿肉。從那時起,湯家村家家戶戶養豬燻腿,把燻前夾腿肉叫做&ldo;淡燻&rdo;。

湯家村的淡燻在城裡出了名,湯七等幾個小後生跑城裡的趟數也就多了。一次,城裡有爿山貨店,向湯七訂了百餘只淡燻,湯七馬上收攏各家淡燻,裝排起運。誰知水急浪高,一不小心,竹排撞上岩石,連人帶貨翻入水中,幸虧人未傷著。他們連忙從水中撈起淡燻,可是,上好的淡燻被水一泡,顏色變得更淡了,而且軟乎乎的,山貨店會要嗎?湯七急得一時拿不定主意。不過湯七到底是個聰明人,他心想:城裡人不是喜歡淡顏色的腿嗎?乾脆乘天晴,把各家熏製的腿洗成一個顏色,再把它曬乾,說不定更受歡迎。於是,他們把竹排修好以後,在竹排上搭了個木架,把洗好的腿一隻只掛在架上,然後撐起竹排趕路。

說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