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弓箭怎堪近戰,小五即便能再射死一個,也要被亂槍扎中,偏偏他半截身夾在狹窄的洞口,跳不得,躲不得,只有後退一條路,但身後有刺客擋著,只要稍一阻滯,便做了槍靶子。
值此生死關頭,完全出於本能,小五將大弓一掉頭,以弓弦迎槍,順勢一絞,居然將幾支槍頭絞作一團,多虧大弓非比尋常,否則弓弦早斷了。話又說回來,若非小五有三百斤的弓力,就是想絞也絞不成。
這種臨敵應變的本領,並非人人皆有,而任何一個百戰將軍的誕生,皆是積累了滾過刀山槍林的點滴經驗,小五的鐵血人生,可以說自此而始。
幾個遼卒突然吃此巨力,彷彿被擰的衣服似的,纏作一團,而在同等的反力下,小五的身子也被彈回洞內,就如拋石機上的石彈一般,重重地砸在刺客身上,兩人一起摔倒在地。
得此空當,接踵而至的遼卒吶喊一聲,向洞內鑽來,也虧洞口狹窄,只能容一人透過,如果再大些,可以一擁而入,就大勢去矣。
小五想著韓九兒躺在那兒毫無知覺,無論如何不能讓遼軍衝進來,一個鷂子翻身,抓起鐵槍,向正擠入的一個遼卒直刺過去。
那個遼卒的處境跟剛才的小五相差無幾,然無小五那般好運,揮刀一擋,卻一聲慘叫,眼睜睜地看著鐵槍順著刀鋒一滑,戳進自己的肚子。
這是小五第一次近身殺人,敵人的鮮血順著槍身往外噴出,濺了他一身,甚至可以感覺到對方臨死前的最後抽搐……
大凡初上戰場者,皆免不了抖嗦心慌,但一旦見血,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那顆心反而落下,只因此時的人命,跟那草木沒什麼分別了。小五也是如此,聞著刺鼻的血腥氣,已心無所動,雙臂一發力,生生地將遼卒的屍首頂出洞外,人也跟衝了出去,鐵槍接著一個橫掃,將屍首甩出的同時,也將跟進其後的遼卒掃開。
在衝出石洞的瞬間,小五不是沒想過,坐守原地截殺入洞者更為安全輕易,卻喪失了進攻的主動權,但通讀《孫吳兵法》的他有著自己的主見,兵者當以進為退,才是最大的安全,當有機會證明時,他毫不猶豫地以身踐行。而這一戰之後,以進為退便成為小五的性格烙印,終其一生,從未退縮過。
或許當時小五更大的信心來自身上的武藝,那得到死亡證明的箭術,令他知道自己天生就屬於殘酷的沙場,現在他要證明自己的近戰本領——槍法。
被小五視為楷模的關羽、張飛,無不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人物,近身接戰無人能敵,尤其張飛手握丈八點鋼矛立馬長坂橋喝退百萬曹兵的故事,令他聞之澎湃,心馳神往。
小五的丈八鐵槍跟張飛的丈八點鋼矛長度相同,所謂丈八,乃漢尺計量,按宋尺不過丈三,小五身長五尺五寸,鐵槍高出他一身多,重三十九斤,槍頭呈四稜錐體,其制式宋人謂之大槍,適合馬戰,此番步戰,卻嫌長了些。
遼卒的槍卻更長,亦是馬戰用槍,兩頭開刃,可刺可投,相當於大槍和標槍合二為一。他們眼見刺客渾身浴血挺槍衝出,如瘋熊一般,都是刀頭舔血、慣經殺陣的漢子,個個紅了眼,亡命撲上,要拼個你死我活。
後面的幾個頭領見刺客已被包圍,率領剩下的數十士卒趕來增援,但大石周圍的空間畢竟有限,人多反而施展不開手腳,拿刀的自然留在外圍,持槍的向裡插。
這部遼軍一向習慣馬上衝殺,突然變成步戰,顯得配合生疏,各自挺槍亂刺,倒讓小五的鐵槍借力打力,槍頭亂抖,左架右挑,戳倒了好幾個。
終有個執狼牙棒的頭領看出不對,以契丹語喝叫數聲,原本各自為戰的遼卒應聲收住陣腳,分成前後兩隊,那頭領再喝一聲,前隊遼軍的一排槍齊刷刷刺向小五上三路,後隊遼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