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帕特里奇同意了這一請求,只是做了限制。
只能使用炮兵進行還擊。注意了,是&ldo;還擊。&rdo;而不是&ldo;攻擊也就是說,只有在遭到打擊之後才能開火。
顯然,怕特里奇還是有點擔心,沒有出動空中力量。
畢竟炮彈沒有制導系統,飛過界了,也是炮火還擊,而不是軍事打擊。
中國陸軍的遠端炮兵開火之後,美軍的遠端炮兵也投入了戰鬥。
唱主角的往然是火箭炮,即被稱為&ldo;鋼雨&rdo;多管火箭炮。
美軍使用的並非完全的非制飛彈藥,而是採用了修正系統的準制導火箭彈,精度高達萬分之一,即十公里偏差一米,而所有非制導火箭彈的偏差在萬分之五以上。有的甚至高達萬分之二十。
可惜的是在發射火箭彈的時候,最大射程絕對不會超過七十公里。
與之相比,中國陸軍的所有遠端火箭炮的射程均在一百五十公里以上,一些口徑超過三百毫米的遠端火箭炮的射程更是超過了二百公里。
炮戰中,射程不如對手。就只有捱打的命。
結果就是,美軍的火箭炮只能對中國陸軍的重炮陣地進行覆蓋射擊,根本夠不著中國陸軍的遠端火箭炮。
與之相反,中國陸軍的遠端火箭炮則能對美軍的炮兵陣地進行全面壓制。
說到炮戰。除了老毛子之外,恐怕還真沒有幾個國家的軍隊能與中國陸軍抗衡。
在制空權不如對手的情況下,不好好磨練炮兵,那才是怪事。
正是如此,打到八點左右,捱打的就不僅僅是第七步兵師了,連跟在第三十九集團軍屁股後面的第四步兵師都受到了格外照顧。
美軍進攻勢頭大減,第三十九集團軍立即加快了撤退步伐。
發現情況不對勁之後,美軍立即調整戰術,用上了戰術彈道飛彈。
是多用途火箭炮系統,即能使用二百七十毫米火箭彈。也能發射陸軍的戰術彈道飛彈。
必需承認。這一設計非常先進,至少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是開天荒的靈感。
可以說,後來很多遠端火箭炮都借鑑了這一設計方式。即透過更換發射裝置,靈活選擇不同的彈藥。
可惜的是,美軍再次打錯了算盤。
美國陸軍有戰術彈道飛彈,中國陸軍也有戰術彈道飛彈。而且數量多得多,種類也更加齊全。
雖然美軍都有戰區反導防空系統,但是這些防禦系統大多隻能固定部署,戰術機動能力非常有限,很難跟上地面部隊的進攻步伐。
當時,美軍的戰術防空反導系統部署在平壤與元山,最多隻能覆蓋到順川與鹹興。
美軍使用戰術彈道飛彈之後,中國陸軍也開始使用戰術彈道飛彈。
實際上。美軍的戰術彈道飛彈的射程大多在三百公里之內,與中國陸軍最頂尖的幾種火箭炮的射程差不多。
在這個時候用飛彈與美軍對轟,擺明瞭是在阻撓美軍進攻。
到底能夠轟掉多少美軍。那還是次要問題。
面對中國陸軍這種完全不按道理來的打法,美軍十分被動。
實際情況還要嚴峻一些。第十五集團軍出動的幾個旅控制了鴨綠江南岸的幾個要點,除了在慈江道那邊有一個旅在協助第十六集團軍撤退之外,就只有一三三旅在與美軍對耗。另外幾個旅都沒有受到威脅。擺著幾個旅不用,那是肯定不可能的事情。
從十二日夜間開始,羅耀武就讓第十五集團軍包圍美軍第七步兵師,擺出了要把這支沖在最前面離鴨綠江最近的美軍一口吃掉的架勢。
雖然誰都知道現在的第十五集團軍沒有這個實力,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