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到開春的時候,美軍就能直接進軍北京。
到時候,連守住山海關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可惜的是,帕特里奇並沒看清楚這一點。
幾次不成規模的試探性進攻之後,帕特里奇最終做出了等到開春後再發起進攻的決定。
當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因為只有一次機會,再無轉圜餘地,所以帕特里奇不能有任何閃失。
在進攻之前,美日聯軍的準備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日軍的問題不歸帕特里奇管,而且他也管不了。當時,日軍的主要準備工作就是完成改編,增強主力師團的戰鬥力,用源源不斷送達前線的主戰裝備武裝各主力師團,並且在主要補給線沿途構築防禦設施。
為了保護交通補給線,日軍在從丹東到瀋陽、大連到瀋陽、瀋陽到葫蘆島市、瀋陽到通遼與通遼到赤峰的幾條主要交通線上,每隔五十公里就設定了一座營地,每個營地至少部署一個步兵營與一個重炮連,每隔兩個營地還設定了一個可以支援一個航空營的航空站,用步兵、炮兵與陸軍航空兵守衛補給線。這樣一來,在這些補給線上的任何一處地點,只要運輸車隊遭到襲擊,日軍就能在三分鐘內提供炮火支援,在十五分鐘之內提供空中支援,在半個小時之內提供地面支援。
雖然這無法杜絕遊擊隊的襲擊行動,但是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運輸車隊的安全。
必需承認,這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防禦戰術。問題是,該戰術需要耗費大量兵力,僅僅守衛這些主要交通線就需要大約二十個師團的日軍。如果算上守衛城市、軍營、倉庫等等重要設施的話,僅僅部署在後方的日軍就多達四十個師團,總兵力超過六十萬,相當於日軍侵華部隊的六成。
只不過,守衛後勤補給線本來就是日軍的主要任務。
與日軍相比,美軍的準備工作主要集中在兵力調動上。
打到這個時候,美軍在東北戰場上的作戰部隊已經超過二十個師,只不過仍然只有四個主力師,其餘的全是國民警衛隊師,總兵力大約二十五萬。
毫無疑問,這點兵力不足以讓美軍打下北京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舉增兵
客觀的講,在僅僅動用四個主力師的情況下,就打下了整個東北地區,美軍在東北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差,遠遠超過了東南戰場。
當然,這也證明,協助美軍作戰的日軍要比臺軍出色得多。
問題是,美軍在東北戰場上取得的重大勝利,全都建立在友軍慘重傷亡的代價之上。如果從聯軍的角度出發,東北戰場上的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彰武會戰之後,就有日本議員提出,美國在東北戰場上&ldo;不給力&rdo;是導致日軍慘重傷亡的主要原因。雖然連日本當局都不認同這一觀點,但是實事求是的講,這位膽大包天的日本議員說得並不假。
如果美軍能夠多投入幾個主力師,東北戰場上的情況肯定會更加樂觀。
別的不說,就連帕特里奇也一直認為,應該向東北戰場增派主力部隊,而不僅僅是增派國民警衛隊。
阜新會戰打響前,帕特里奇就提出了這一要求。
可惜的是,美國當局一直不同意向東北戰場增派主力部隊,因為在美日聯軍打到朝陽之前,美國當局都將東南當成主戰場,以攻佔南京為主要目的。要知道,在阜新會戰之前,美軍已經到達南京郊縣,到南京主城區不到一百公里。在美國的政治家眼裡,只要美臺聯軍再努一把力,就能打下南京。
誰知道,幾個月下來,美臺聯軍在南京方向上的進攻毫無進展。
直到突出部戰役結束,美日聯軍順利佔領了關外地區,將戰線推進到山海關與赤峰,距離北京只有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