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就是埋得太淺了,扛普通炸彈沒問題,對付那種有聚能前置戰鬥部的鑽地炸彈就太過勉強了。
保護不了人員,作為假目標還是合格的。
說簡單一點,不但是韓軍,連美軍都沒有探測地下目標的有效手段。即便美國早就開安出了一種具備探測地下設施的雷達系統,並且做了測試,可是這種雷達最多發現地下三米處的洞窟,而任何一座防空洞的掩埋深度都不止三米。
美軍開發這種雷達,不是用來對付防空洞,而是對付路邊炸彈。
無法直接探測,就只能以間接的方式來探測地下設施,而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採用的法子就是尋找地下設施的通風口。
小到人員掩體、大到戰略指揮中心,任何地下設施都有通風口。
一些大的地下設施,因為人員、裝置密集,排出的空氣肯定比較熱,特別是在環境溫度較低的夜晚,廢氣中帶的熱量就很容易被發現。
發現了通風口,也就發現了地下設施。
實戰證明,美軍確實在用這個法子。正是如此,三營官兵想到的&ldo;土法子&rdo;才發揮了作用,讓韓軍在那些有著五十多年歷史的防空洞上浪費了大量彈藥。
就在這一個半小時的轟炸中,至少有九成的鑽地炸彈白白用掉了。
如果志願軍官兵知道他們修建的防空洞竟然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說不頂從朝鮮撤軍的時間就不是五八年,而是六八年了。
再有十年,三十多萬志願軍能把整個朝鮮都變成一座巨大的&ldo;防空洞
可惜的是,韓軍的轟炸太密集了。
即便只有一成的小直徑鑽地炸彈命中了真目標,也夠三營官兵喝一壺的了。
萬幸的是,轟炸持續了一個半小時,而不是在一瞬間投下全部炸彈。
遭到轟炸的時候,大部分洞窟裡的官兵都在表面陣地上作戰,或者護送傷員去了清川江北岸,只有兩座洞窟裡的十四名戰士沒有那麼幸運,在明白過來之前就被炸彈擊中。
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解脫吧,畢竟被炸死的話幾乎不會有時間感覺到痛楚。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個半小時內,弗軍沒有停止地面進攻!
當時,三營實際上只有兩個連,而且算上了補充的那個連的兵員。
他們要面對的是從三個方向上殺來的三個韓軍裝甲營。
這仗,基本上沒得打了。
即便黎衛東下的是死守的命令,三營官兵也只能在韓軍的擠迫下,邊打邊退。
直到身後就是清川江南岸河灘的時候,官兵們才收住腳步。
命令很清楚:死守。
在友軍的最後一名官兵撤到青&rdo;江北岸之前,三營必需留在安州城區內。
說得更透徹一點,就算是死,也要戰死在城區內,而不是到在河灘上!
絕不能退,更何況,身後就是一三三旅的兄弟!,!
第三十二章 全旅壓上
二二旅壓到最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六※※
因為到了十月份,朝鮮半島的降雨少了許多,清&rdo;江的流量大大減少,所以發動反擊的時候,各師旅是在不同地點渡河的。
退守的時候,情況就沒有這麼簡單了。韓軍奪回制空權之後,加大了轟炸力度。
能過河的地點就兩咋&rdo;一是介&rdo;二是安州。
不是這兩處地點的橋樑沒有被炸毀,而是這兩處地點的水流比較平緩,適合密集架設浮橋,特別是能夠讓坦克與重型卡車通行的大型浮橋。
機械橋?
清川江是朝鮮半島上數得上號的大江,就算在降雨比較少的旱季,下游的江面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