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很心痛吧!
他一定是很難過的。
肯定是這樣的。
他背上計程車兵,已經犧牲了,哪怕他的臉貼著他的臉,但我知道,肯定犧牲了。
因為,我見過的他,腰桿從來都是筆直的,可這一刻,他的身形竟然有些佝僂。
如果我能在他身邊,一定告訴他,你已經做到最好,你已經傾其所有,請你,不要太過自責。
這是澹臺明月寫在自己私人日記裡的一段文字。
終其一生,也沒讓他人看過,直到她去世十年後,才由她的幼女將其捐獻給中國軍事博物館,讓未來的人們得以看到那一段在紛飛的戰火中誕生的戰地愛情火花。
美麗中,卻藏著令人熱淚盈眶的壯烈!
因為犧牲。
那是一場小得不能再小的戰鬥。
一個上尉、一箇中尉外加一個少尉,三人率領22名士兵,總共25人,迎戰襲來的93名日軍。
這是此戰之後,中方守軍允許日軍派出收屍隊,第36步兵聯隊聯隊部統計的,第一輪從其衝鋒地點開始發動衝鋒的,有包括兩名少尉小隊長在內的93人。
結果是,有56人死於衝鋒槍集火射擊中,剩餘37人則在和25名中國人官兵的反衝鋒白刃戰中戰死32人,倖存5人返回陣地。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白刃戰過於慘烈,導致中日雙方都不約而同的保持了緘默。
日軍沒有開槍報復,甚至連督戰隊都沒有開槍擊斃自己的逃兵,而中國守軍方面提心吊膽掩護著自己的指揮官和殘部進入倉庫,也沒有擊發一顆子彈。
這是雙方軍人第一次對戰場保持了共同的默契,可能也是最後一次。
中方出戰25人中戰歿8人,重傷2人。
但就是這場小小戰鬥,卻被永久的載入中國抗戰史的史冊。
因為那是第一次,在日軍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狂攻的情況下,中國軍人奮勇做出的反擊,並於白刃戰中取得大勝。
1比3的戰損比,徹底粉碎了日軍白刃戰不可戰勝的神話,以至於在未來中國和日軍數年中大大小小數千場白刃戰的戰場上,中國軍人的勝率達百分之四十。
雖然依舊因為體能和訓練不足等因素的存在,敗多勝少,但比起衛國戰爭前期的三個月幾乎一面倒的戰績,不知強了多少。
很多軍史學家將四行倉庫前這場小規模的白刃戰定義為一道分水嶺或許有著很多主觀因素的存在,但這一戰幫許多中國士兵在心理上克服了對日軍白刃戰的恐懼卻是一定的。
正如戰前唐刀所說的,白刃戰,有我無敵的氣勢最重要。
一旦進入到:你強我弱,可當我用軀體當兄弟的盾牌,你戳死我,我的戰友也不會放過你的那一刻,勝負就已經無關緊要了。
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中國人不怕死,那就能將整個日本拖入地獄。
爆發於未來六年後的石牌保衛戰,中日雙方投入數千士兵進行的可能也是全球進入熱兵器時代後最大的一場白刃戰,或許就是對無畏最好的詮釋。
未來的《中國國家地理》曾這樣描寫在這場白刃戰中戰死的少年:“那時候,中國農民家的孩子營養普遍不好,十六七歲的小兵,大多還沒有上了刺刀的步槍高,他們就端著比自己還長的槍上陣拼命。
如果他們活著,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他們也會在自家的橘園裡吸著小口的香茶,悠閒地看著兒孫,溫暖地頤養天年。
可他們為了別的中國人能有這一切,死掉了。“
在那個殘酷的午後,無數壯士的鮮血浸透了長江南岸的土地。三個小時沒有槍聲的拼殺後,白刃戰落下了帳幕,1500名中國士兵靜靜地躺在中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