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旗杆,士兵們用四行倉庫中的木板劈成一根根木條,再用鐵絲牢牢綁好。
長達10米的拼湊旗杆,高高豎立在四行倉庫的樓頂。
就在朝霞映紅了天的時刻,由陸軍中校本人親自擔任旗手,三個步兵連一個機炮連四個連長來了鄧英和上官雲,另外每個連各出25人總計官兵100人列隊觀禮。
而一營營長楊符瑞則率領著機炮連連長雷雄及三連長石豪留守大樓內部,被陸軍中校親自下令不許上樓頂的唐刀乾脆直接坐上了雷雄機炮連的2號機關炮,一個上尉和一箇中尉身邊各放了最少十個彈板。
如果日軍敢開炮,那他們兩人就會展開開戰以來最為酷烈的反擊,大不了日子不過了,也得讓對面的日軍好看。
這群視死如歸的中國軍人其實想的很明白了,如果真要犧牲,那就來吧!不過是以血還血罷了。
或許,有很多人會覺得做為四行倉庫最高指揮官,陸軍中校這樣做簡直不是什麼不明智,甚至可以稱之為愚蠢。
就算是想升國旗鼓舞全國軍民士氣,派兩名士兵花費二十秒就升上去了,讓國旗高高飄揚在倉庫上方,就已經向全國民眾昭告,何必冒如此大風險,將他自己以及其餘100多名官兵置身於危險之中。
那是因為他們不懂軍人。
軍人是什麼人?是保衛國家的衛士。
就像陸軍中校在倉庫中鏗然有力的所說的那樣:這面代表著我們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旗幟是神聖的,它必須是在它守衛者的軍禮和崇敬的目光中升上天空。
是的,不是軍人,或許你永遠也不會懂。
旗幟,重要的不是它的圖案於風中怎樣飄揚,而是,它是怎樣紮根在你的心裡。
表面上看,這不過是一面噴塗著圖案的的絲綢,但其實它所代表的,是溶於軍人血液中的精神之旗。
軍旗不倒,那麼,這片陣地,將會戰至最後一人。
一支心中血中沒有旗幟的軍隊,不能稱之為軍,不過是一群擁有著武器的烏合之眾。
中國北方那支擁有著萬里大轉移並奇蹟生存下來的部隊,若不是心中有紅旗,他們怎麼可能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以雙腿丈量超過萬里的遙遠距離?又怎麼可能翻越雪山走過草地這些無人區的同時還能歷經數以百計的戰鬥?
這,就是理想和信仰帶來的力量!而倉庫中這些中國官兵們的信仰,就是,為國而戰!
這面旗,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國,自己的家。
淞滬的晨曦中,國旗冉冉升起,在場所有獲准上樓頂觀禮的官兵們早已用蘇州河之水清洗乾淨自己被硝煙染黑的臉,努力做到軍服齊整,集體于軍旗前十米,立正行軍禮,口中低沉的吟唱著軍歌。
“起來吧!被蹂躪的中華民族!
起來吧!呻吟在鐵蹄下的奴隸!
失掉了土地,我們拼命向敵人奪取!
失掉了家庭,一齊衝向敵人的戰場裡去;
我們有多少的財富,都被敵人搶去;
我們有多少的弟兄,死在這偉大的鬥爭裡!
總有一天,向敵人清算這筆血債!
總有一天,大地上的一切,屬於我們自己!
”
一首“赴戰曲”由100多名官兵行著軍禮眼望國旗輕聲哼唱著隨風輕送。
不是隻有100人在低聲沉吟,還有大樓內筆直站在自己戰位上計程車兵們。
他們眼含熱淚,輕聲相和。
而在蘇州河南岸,卻是因為雙方互相炮戰,早已將沉睡的民眾們驚醒,重新聚集起數千中國民眾。
經過昨日白天的戰鬥,他們對這支一直在努力堅守、並將日軍打得悽慘無比的孤軍抱有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