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因比在創作《歷史研究》第三卷時,明顯得到了英國政府的資金支援,許多內容都在為英國30年代的外交政策服務。也因此,《歷史研究》第三卷出現了很多問題,有些話歪著說,有些話不說透,類似於孔子、司馬遷著史時的春秋筆法。
就拿“大一統國家”來說,湯因比為了阻止希特勒將歐洲結成統一板塊,瘋狂否定“大一統國家”的積極影響,完全就是在玩學術恐嚇。連帶著把中國往死裡黑,認為中國走向衰弱,正是源於早早就形成“大一統國家”。
而在字裡行間,湯因比又透過對印度的論述,暗示只有英國才有資格搞“大一統國家”,並認為印度形成大一統歸功於英國恩賜。而事實上,英國為了長期統治印度,不遺餘力的將印度“碎片化”,這導致印度獨立之後,經濟、文化、宗教、政治完全處於四分五裂狀態。
周赫煊當然不高興,他已經不想跟湯因比“合作”了,現在兩人的歷史學術文章都是分開署名發表的。湯因比已經淪為英國政府的御用學者,《歷史研究》第三卷的某些觀點是違心的,只不過湯因比還保留著學者底線,把真話藏在假話後邊,需要認真思考才能發現。
然而,湯因比已經是國際學術權威,他的著作觀點不容置疑。包括中國此時的許多史學家,在讀湯因比的作品時,往往都不帶腦子,英國文化學術擴張隨著《歷史研究》第三捲風行全世界。
直至二戰結束,《歷史研究》的後續內容出版,湯因比依舊靠著學術文章影響全世界。這本書的內容,是跟英國外交政策息息相關的,比如戰後透過文化“捧殺”,引導美國和蘇聯對立,順便把中國也一起繞進去。
“冷戰”的文化學術基調,完全可以在《歷史研究》當中找到影子。
正因為湯因比利用學術理論挑起兩極對立,到了1950年左右,他的學術思想遭到許多歷史學者的抨擊。
沒有誰是聖人,湯因比有自己的祖國,他的學術就是為英國服務的。
於是乎,這個時空的史學界,就出現了兩個版本的《歷史研究》。前兩卷為周赫煊、湯因比合著,從第三捲開始,他們雖然還保持著交流,但學術思想已經分道揚鑣了。
到了21世紀,後來的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周赫煊版的《歷史研究》更為純粹,而湯因比版本摻雜了太多私貨。
下午時分,眾人抵達柏林火車站。
這次雖然沒人出錢組織,但迎接周赫煊的依舊很多,而且全部都是華人。
納粹德國是沒有文學的,政府已經明文規定,“政治”等於“文學”,“文學”就是“政治”,這兩個詞彙已經合二為一了。所以,周赫煊在德國沒啥真正的書迷粉絲,就連德國本土的文學家,都已經大規模移民出逃。
但在柏林的華人卻很多,因為此時是中國和德國的蜜月期,藍衣社歐洲分社的總部就設在柏林。
“周先生,歡迎歡迎!”
“周夫人,你好!”
中國駐德國全權大使程天放,帶著使館人員和藍衣社成員,笑容滿面的上前握手。
程天放,晚晴時期湖廣總督程採的曾孫,“五四運動”上海學生領袖,國黨cc系骨幹分子,歷任安徽大學校長、浙江大學校長、******、中央政治學院教務主任等職。
“程兄,這次來德國,還要多多打擾啊。”周赫煊笑道。
“哪裡哪裡,周先生斬獲諾貝爾獎,乃我華人之驕傲。如需幫助,鄙人一定竭盡全力。”程天放說。
其實程天放也是剛剛到任,1月底坐船來到柏林當大使,現在自己都還沒完全搞清楚狀況。順便一提,中德兩國的外交關係,已經升格為大使級別,程天放是第一位中國駐德大使。
這傢伙還是個希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