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鄉親提起胡長清,都為他惋惜,他6歲開始讀書,很長一段時間,中午只能吃二兩粥,餓肚子是很經常的事,鄉親們總是鼓勵他,給他打氣,要他發奮讀書,就這樣直到高中畢業。
1966年,胡長清下放到新田大隊勞動,下放期間,他積極進取,踏實肯幹,深得新田人的賞識。1968年,胡長清同母異父的兄長在供銷系統的“一批兩打”中被逼致死,同年,胡長清應徵入伍。
一位長期從事反腐敗研究的幹部分析說,鄭筱萸的“苦難童年”與先他而去的胡長清、王懷忠相似,胡長清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放牛、砍柴、種田都幹過,他每天上學要跑4公里路,還要挑10公斤蘿蔔到鎮上賣,掙錢買書本、交學費。一直到走上刑場,他的脖後還留有小時候被扁擔磨破的疤痕……鄭筱萸的童年也是如此,他常常下雨天把鞋子放進書包,打著赤腳回家。
鄭筱萸和他的妻兒們 第三節(4)
鄭筱萸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儘管生活在單親家庭,他很小就知道做家務,知道在家中做弟弟妹妹們的表率。少年時代的貧窮和艱辛,青年時代的好學和勤奮,中年時代的事業頂峰,步入老年時的一個個汙點,都紋路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近些年來,中國的反腐敗在期待和質疑中艱難地進行著,將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這不僅是中央的決心,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良好願景。在這場從來就沒有停歇的鬥爭中,人們發現了許多值得深思的現象,如“59歲現象”“二奶現象”等等,論及這種現象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並已引起中央高層關注,可是,“苦孩子現象”卻鹹有論及,還未引起大眾的警惕。
吉林省檢察院反貪局局長姜德志參加檢察工作26年,從事反貪偵查工作20年,直接查辦和指揮查辦大要案件200餘件,先後被中紀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吉林省檢察院榮記一等功4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檢察干部、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又被###、司法部和中央電視臺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治人物”。2005年,他帶領的吉林省檢察院反貪局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全國十佳反貪局”稱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省級檢察院反貪局。
姜德志在談到辦案體會時說,很多貪汙腐敗的領導幹部都有共性,即都有一個苦難的童年,都有一個奮鬥的青年時代和上升的中年,最後都有一個悲慘的晚年。為什麼貪官跳不出怪圈?很多人原來本質不錯,不少人都是苦出身。成克傑上學之前沒穿過鞋,苦得不得了;安徽的王懷忠,要飯的出身……
這些人青年時候奮鬥成才,中年不斷進取,然後,到一定位置了,腐敗了。這固然有主觀因素,但制度因素不能忽視。成克傑號稱壯王。慕綏新說:“我當了市長以後,沒人管,成了黨內個體戶,如果有人經常管我,不至於走到今天。”成克傑也是這樣。實際上,起初這些人對黨感情都很深。成克傑就曾說過:“從窮孩子到被提拔為國家領導人,這一切都是黨給我的,怎麼對黨有利怎麼處置我,我沒有怨言。”
是什麼原因讓他晚節不保,就是權力太集中。在廣西南寧的一塊黃金地段,本來已經有了規劃,可他一句話就改變了,僅這一個工程他就收了2000萬元。我現在查案經常遇到,市委書記、市長在個體戶的報告上簽字,之後就由下邊操作了,根本不講程式。權力過分集中,又失去了有效的監督,就會使一些握有重權的官員貪慾高度膨脹。王懷忠在任阜陽地委書記時就把自己視為權力至高無上的皇帝,他說,按阜陽的1300萬人口計算,他就是世界上第58位總統,並稱“阜陽是我王家的天下”。
著名學者王亞南說過一句話:“從另一個視野去看,二十四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