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頁

十二月六日,載泮無奈,只得辭去其&ldo;攝政王&rdo;一職,&ldo;皇族內閣&rdo;徹底煙消雲散,清廷完全由&ldo;孤兒寡婦&rdo;弱肩支撐,天下盡入袁世凱甕中。

到十二月底,南北和談共舉行五次正式會議。袁世凱釜底抽薪,以&ldo;君主立憲&rdo;與革命黨的討價還價,再拿革命黨的&ldo;民主共和&rdo;威脅清廷。

清廷只得同意召開臨時國會公議國體的要求。而南北雙方已經有了草約五條,最主要內容有三:一,確立共和政體;二、優待清皇室;三、擁推促使清廷退體者為大總統。

袁世凱以為大總統寶座唾手而得,不料,孫中山的突然回國,擊碎了他的美夢。

孫中山自歐美一路而來,頭戴博士帽,身穿筆挺西服,毫無倦意,一下輪船,向同志們宣佈:

&ldo;我身上一文不名,今所帶回者,乃革命精神耳!&rdo;

頓時對呼雷動,響遇行雲。

十二月二十九日,十七省代表投票,有十六票贊成,擁舉革命領袖孫中山為&ldo;臨時大總統&rdo;。其中一張反對票,是湖南代表譚人鳳,把票投給了黃興。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南京禮炮轟鳴,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為中央臨時政府所在地。

一月九日,決定五色旗為國旗,十八星旗為陸軍軍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軍旗。

一月二十二日,孫中山自南京電告袁世凱保證說,只要清帝退位,他即刻辭去大總統一職,讓位於袁世凱。因為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辛亥首義領導人、立憲派和西方列強都一致認為,在一九一二年的中國,只有袁世凱一個人,才有真正的實力與能力使&ldo;中華民國&rdo;成為現實,才能和平解決清廷退位的問題,使整個中國,避免民族內部陷於血海苦戰之中。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一日,袁世凱向南京臨時政府發去一份措辭懇切、情深意長的電報(即袁世凱&ldo;真電&rdo;,真是十一日的代字):

南京孫大總統、黎副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同鑒: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所公認,今由帝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

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佈之日,為親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中國。

現在統一組織,至重且繁,世凱亟願南行,暢聆大教,共謀進行之法;只因北方秩序不易維持,軍旅如林,須加部署;而東北人心,未盡一致,稍有動搖,牽涉全國,諸君皆洞鑒時局,必能諒此苦衷。

至共和建設重要問題,諸君研究有素,成竹在胸,應如何協商統一組織之法,尚希迅即見教。

袁世凱 真

第二天,即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向全國下頒以宣統語氣所發的退位詔書:

聯欽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用是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之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宣佈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